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是
A.土地归国家所有 | 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
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 | 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 |
“它表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表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 指
A.鸦片战争 | B.甲午中日战争 |
C.八国联军侵华 | D.抗日战争 |
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出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 D.担负了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 |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以判定他们再现的历史情境是
小明(忧心忡忡):台湾定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小强(贪婪而傲慢):不是还没咽下去么?饿得厉害啊!
A.签订《辛丑条约》的谈判 |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 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 B.唐尚书省 | C.清军机处 ![]() |
D.元中书省 |
假设古代雅典某年全国人口总数为30万人,自由民约为26.3万,其中男性成年公民6.7万人,外邦人约4万人,奴隶约1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
A.约26.8万 | B.约6.7万 | C.约11.7万 | D.纠10.7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