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血浆渗透压下降,则b、c可分别代表产生渴觉和尿液减少 |
B.若A代表人体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
C.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
D.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
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
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 |
C.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 |
D.一个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
在唾液腺细胞中,与合成和分泌淀粉酶有关的一组细胞器是
A.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心体 | B.内质网、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 |
C.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 D.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 |
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以下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外正内负,是K+主动运输到膜外的结果 |
B.甲、乙两图a处给予相同适宜刺激后,电流计同时发生偏转 |
C.甲、乙两图此时电流计测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显示为正值 |
D.乙图中神经冲动由a→b的过程中,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
生活在沙漠中的动物经常会因长时间找不到水源而饥渴,此时机体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 |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分为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主要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或其他原因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Ⅱ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病人多肥胖,因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血液中胰岛素增高以补偿其胰岛素抵抗。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型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口渴,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 |
B.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可能与靶细胞膜上受体含量减少有关 |
C.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应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进行治疗 |
D.在正常机体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均有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