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CO中的CO2 |
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
B |
区分羊毛与合成纤维 |
点燃,闻气味 |
C |
分离铁粉和铜粉混合物 |
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 |
D |
区分NaOH和Ca(OH)2溶液 |
分别加入碳酸钠溶液 |
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图示中共有4种物质 |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密度有微小差异。他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在与化学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于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氩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 |
B.19世纪末以前,人们认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
C.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 |
D.瑞利从含氮物质制得的氮气是纯净物 |
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
B.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
C.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
D.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用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 B.在口中咀嚼米饭或馒头时感到有甜味 |
C.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化学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化学日益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的范畴
A.改造自然,改造并获得有用的物质 | B.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
C.认识自然、认识物质、应用物质 | D.物质的运动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