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归纳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根据物质组成的差异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Na2CO3、Na2SO4、NaCl、K2CO3、BaSO4、CaCO3。
(1)选出的一组物质为______;
(2)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表是KNO3 、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
| 溶解度/g |
KNO3 |
13.3 |
20.9 |
32 |
45.8 |
64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 NaCl |
35.7 |
35.8 |
36 |
36.3 |
36.6 |
37 |
37.3 |
37.8 |
38.4 |
39 |
39.8 |
(1)将20℃时相同质量的KNO3 、NaCl饱和溶液冷却至0℃,析出晶体多的是。
(2) 60℃时,将50g硝酸钾固体投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硝酸钾溶液(填“不饱和”或“饱和”或“不能确定”)。将温度降到20℃,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3)将20℃时KNO3和NaCl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硝酸钾氯化钠(填“>”或“<”或“=”)。
H、O、S、Ca是初中常见的四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用语:
(1)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离子。
(3)燃放鞭炮后产生污染空气的刺激性气体。
(4)写出组成的物质能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分) 用化学用语表示。
(1)3个硫原子;氧化钠;氯酸钾。
(2)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2,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写
离子符号)。
(3分)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甲醛;②天然气;③大理石;④木炭;⑤氯化钠。
(1)属于化石燃料的是__________。
(2)其水溶液可用于浸泡动物标本的是。
(3)可用来制取氢氧化钠、氯气等的是。
溶液的应用非常广泛,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 温度/℃ |
20 |
30 |
50 |
60 |
80 |
|
| 溶解度/g |
K2CO3 |
110 |
114 |
121 |
126 |
139 |
| KNO3 |
31.6 |
45.8 |
85.5 |
110 |
169 |

(1)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2)曲线上M点的含义是。
(3)3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硝酸钾和碳酸钾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30℃,其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有。
A.烧杯①中溶解的是KNO3,烧杯②中溶解的是K2CO3
B.烧杯②中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若将烧杯①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D.将得到的烧杯②中溶液降温至20℃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