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0月12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的部署要求,要繁荣文化创作,不断产出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传世佳作。要大力实施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要推动文化产业与科技和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延伸产业链,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加快推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1)结合材料一,分析全面落实文化强国建设部署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材料二 最近,许多中国人成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的忠实粉丝,持续了几年的韩剧热,给我国的文化市场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针对韩剧热播的现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认为,韩剧热潮让我们的文化自尊受到了伤害;也有人认为,对于韩剧的热播我们不应一味排斥,更应该让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去思考和反思,并不是高高坐在五星级宾馆喝着咖啡就能写出一部好戏来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上述两种观点。
材料三 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 实现人生价值 文化创新的途径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语言和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这不仅是央视中国汉字书写大会节目的宣传语,也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手写传承的危机感。“想”得简单,写起来难,这是很多观众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体会。数字时代过分依赖电脑无疑是“罪魁祸首”,大家习惯了电脑打字,时间一长,就遇到了“会打的字不会写”的问题。正因为此,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许多观众尴尬又不服气,纷纷在节目播出时自发参与比赛,观众强烈的参与欲望,也让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收视率节节攀升。
(1)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内容,说明挽救汉字手写危机的意义。
材料二 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会,开始在全国大力推广普通话。现行宪法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与此同时,我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有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在法律上加以保障外,由中国文化部启动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就把对少数民族濒危语言的抢救与保护项目列为工作重点,相关部门正积极采取调查、收集、研究、整理等手段,建立中国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数据库,抢救少数民族濒危语言文字。
(2)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关系知识,分析说明国家推广普通话和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做法。
(3)结合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谈谈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应有的态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2013年12月的第一周,一场罕见的大范围雾霾笼罩着中国,受其影响的有25个省份、100多座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出现雾霾天气,及盖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国土。雾霾是天灾,更是人祸。工业生产、尾气排放、施工扬尘和冬季取暖烧煤等都是雾霾产生的重要因素。环境污染,对所有人具有“同呼吸、共命运”的特点。社会各界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才能拥有“蓝天,白云”。
材料二中国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关注生态、珍惜生命。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天地人和”、“阴阳调和”、“天人合一”的观念,道法自然,德配天地,无为而治,清静修身,尊重生命,是中国生态学的基本准则,它的精华部分已经融入中华文化,并成为一种宝贵的传统观念。当前。追求经济高速发展中我们似乎淡忘了这一传统,亟需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
(1)请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社会各界如何共同参与,拥有“蓝天,白云”。(12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对“唤醒这种生态文明观”的认识。(10分)
(3)结合材料,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说明树立“生态文明观”的必要性。(6分)

(26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央视播出后,引起广泛热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脊里骨干”,爱汉字就是爱中华文化,这是提高我们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方便了人与人之间交流,同时,提笔忘字,书写汉字正面临看一场严峻的挑战。为此,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在天津开展汉字书写水平测试试点活动,旨在逐步规范汉字的书写。专家表示,汉字文化教育是循序渐进的,对初中以上的学生,让他们大量、浅近地接触古文名篇,培养对汉字文化的兴趣,而对于年级较低的学生,则不应超越孩子现有的文化程度,迫使他们去接触过于生僻晦涩的字词。
材料三中国汉字发展至今已有6000年的历史。汉字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的演变过程。近现代以来,首次受到拉丁化冲击,但是汉字并没有被拉丁字母替代,而是吸取其有益成分出现了汉语拼音。
(1)结合材料一,说明开设《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节目的文化生活依据。(12 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相关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0 分)
(3)结合材料三,说明汉字的演变历程给我们的方法论启示。(4 分)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要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对于高考文理不分科,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材料二汉语不仅是我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华夏文明之所以生生不息,与浩如烟海的母语文献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近来,各地高考改革方案中对于英语和语文考试方式和分值调整引起社会关注。其中北京拟将英语分值150分降100,语文分值由1 50分提高到180分。专家分析说,这一调整将增加母语教学刚性要求,有利于提升国人母语的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
(1)专家认为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教改的症结仍然是高考制度。选择高考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10分)
(2)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提高母语教学要求的必要性。(8分)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率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的过程中,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时,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十八大后第一次去地方调研,到了广东,在调研中,他再一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指出:“面向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
(1)试从唯物论、辩证法两个角度说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哲学依据。
(2)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如何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试分析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