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9月,生姜在某农贸市场的零售价超过每斤十二元,生姜价格的猛涨。
材料二 同2011年和2012年表现低迷的生姜市场联系密切,当时每斤价格不到2元,而实际成本在2.4元每斤,姜农实际赚不到钱,严重挫伤了种姜积极性,加上受到种植面积减少以及不利天气以致减产,还有惜售心理等多种因素影响下,今年的生姜价格一路飞涨。
材料三 很多农产品的价格与老百姓生活关系密切,跌宕起伏的价格让老百姓绷紧了消费这根弦。
(1)请根据材料分析生姜价格上涨的原因。
(2)请根据材料分析生姜价格上涨带来的经济影响。
200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也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某校高三(6)班的同学以“我爱我的祖国”为主题进行综合探究,请你一起参与其中。
|
|
鄱阳湖见证了人类观念从传统的“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巨大转变。历史上江西省由于山区毁林种粮,导致河道淤积,全流域通航里程锐减,鄱阳湖水面急剧萎缩,湖泊功能下降,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痛定思痛.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开始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将河流上游丘陵山区列为治理重点,使江西省森转覆盖率增长了近1倍。鄱阳湖湖体面积恢复到5100平方千米。200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此项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人们的观念从“征服自然”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转变过程。(11分)
(31分)2010年我国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目前我国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等行业产能过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受多晶硅市场的驱动,06年开始,国内掀起投资多晶硅项目的热潮。到2009年6月底,我国已有19家企业投产,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若这些产能全部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的多晶硅行业生产技术落后、成本高(我国多晶硅70美元/公斤,国外30—50美元/公斤)、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据专家预测,该行业即将经历大洗牌,有些企业面临转产或者倒闭的命运。
材料二多晶硅行业只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一个缩影。形成产能过剩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某些地方政府具有很强的多以投资拉动经济的冲动。同时,政府权力被滥用也是形成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之一。
(1)运用《经济学常识》中价值规律的理论,结合图10,对材料一加以分析。(9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国家应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存在的问题。(11分)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在治理产能过剩的过程中,怎样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11分)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其中,上世纪80、9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如今被称为新生代农民工,他们怀揣着全新的生活诉求和绚丽的青春梦想,在既陌生又熟悉的城市里打拼着。
他们的“寻梦”历程并不顺畅:就业、社会保障、技能培训、权益维护、子女入学……现实与梦想之间的一道道鸿沟一时难以逾越。
(4)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以“征服自然”为名的围湖造田,使得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湖泊功能下降。上个世纪80年代,江西省实施“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把山、江、湖的开发与治理作为一个整体,把生态与经济作为一个系统,统筹规划,协调推进。进入新世纪以来,江西省进一步深化和创新发展理念,确立“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在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2008年初提出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构想。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4)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鄱阳湖的开发治理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