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不断从农村向城镇转移,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阅读表和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 表:C市经济结构与人口就业结构偏离情况表
产业 |
2013年 |
2002年 |
||||
经济增加值比重 |
就业比重 |
结构偏离度 |
经济增加值比重 |
就业比重 |
结构偏离度 |
|
第一产业 |
3.9 |
10.9 |
7 |
6.2 |
20.9 |
14.7 |
第二产业 |
35.1 |
40.5 |
5.4 |
67.7 |
43.2 |
-24.5 |
第三产业 |
61 |
48.6 |
-12.4 |
26.1 |
35.9 |
9.8 |
注:就业结构偏离度是指某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与增加值比重之差。若某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为正,即就业比重高于增加值比重,说明该行业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存在劳动力转出的可能,反之,存在劳动力转入的可能。
材料二 作为长三角的县级市,C市出口加工型企业创新不足,升级缓慢,经济效益下滑;传统服务业比重达80%,现代服务业偏低;该市劳动人口以进城农民工为主,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人口占比高达80.4%,劳动者素质与产业升级要求不相适应,高层次技术人才短缺严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此外,从2013年起,该市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人口红利逐渐衰减。
材料三 农民工为C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今“8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进城务工的主体,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自己的“梦想”。在工作方面,他们不愿再干苦活、累活、脏活,希望有较好的工作环境,渴望掌握一门新技术,由体力打拼到技能立身。在工资待遇方面,有超三成的新生代农民工要求月工资超过4000元或更高,期待比父辈们活得舒服和更有尊严。在生活方面,有超过60%,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城里有稳定工作、能买到宽敞房子,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幸福生活。
(1)指出材料一表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2)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人口红利逐渐衰减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请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H市就业问题的政策建议。
(3) 结合材料三,运用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关知识,评析C市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材料一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词,“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过马路,和红绿灯无关。很多中国人喜欢从众,即使违法也心情侥幸,不管红灯绿灯,只要有人过,其他人就跟着过。
材料二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成因分析,不少网友认为与下列因素不无关系:一是国人对交通规则的漠视,对安全抱着侥幸的心理。二是规则意识集体淡漠,大家一起违规就不算违规。三是心态浮躁、自我观念太强,只管自己方便,不管他人安全。四是实用主义态度对待规则,对自己利大于弊,便遵守和利用规则,反之则无视规则。
(1)材料一中的行为违背了什么道德规范?
(2)结合材料二说明公民如何才能避免自己成为“中国式过马路”中的一员。
【思想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2012年5月英国由于大选产生了“无多数议会”,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单独组圈,而三大主要政党之间的谈判迟迟没有进展,为了能尽快产生新一届政府,布朗辞去首相职务,以便让在大选中得票领先的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组阁。2012年5月1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新一任首相。
英国地方居民依法自主组织地方公共机关,在中央监督下依法自主处理本地事务,中央不得进一步地方具体事务。
(1)依据材料说明英国的国家形式。
(2)英美两国政体存在诸多差异,但从其实质和作用上看异中有同,请从实质和作用角度,指出英美两国政体的相同之处。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同时,强调要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材料二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和发展。中国人民历来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的理念,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留下了不少对外文化交流的千古佳话。中国人民崇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外待之以礼,实行睦近交远。我国的“贵和”思想,促进了人类和平事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我党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
(2)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我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如何传承和发展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
加强资源节约是我国现阶段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抓好的一项战略任务,既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为我国近年来单位GDP能耗和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状况图
注:我国目前每万美元GDP的能耗约为美国的2-3倍、德国的4-5倍、日本的8倍左右。
材料二由于存在能源利用率偏低、粗放式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我国能源需求过快增长,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针对这一严峻形式,国务院在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强调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转变,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材料三十八大报告中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做好资源节约工作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加快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
(3)分析材料三中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唯物论依据。
党的十八大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蓝图,某班同学就此问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第一组同学收集资料,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在不断发展、完善,目标更高,标准更严。十六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出“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十八大提出“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变化。
第二组同学对收入倍增计划十分关注,他们认为收入倍增计划令人鼓舞,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实也令人忧虑。其中,有同学认为“向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税收,可以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经济增长。”
(2)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第三组同学把目光聚焦到国家的政治建设上。他们注意到十八大报告中的又一亮点: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即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
(3)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