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
1915年孙中山致信国际社会党执行局:“我坚信,只有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人民才能更幸福,他们的苦痛也才能减轻。诸君劳工和我共同奋斗······我吁请你们协助我把中国建成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这则史料的解读最合适的是
A.孙中山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
B.孙中山主张以社会主义来改造中国 |
C.孙中山放弃了原有的三民主义思想 |
D.孙中山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 |
1912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成立,它在《旨趣书》中说:“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上述材料说明( )
A.共和政体保证了国内的公平竞争 |
B.辛亥革命引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 |
C.民主共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 |
D.民国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 B.甲午中日战争后 | C.维新变法后 | D.辛亥革命后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部门的是(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
B.纺织业和面粉业 |
C.造纸业和化工业 |
D.冶金业和面粉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