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24年1月后至1927年4月前,国民革命运动及北伐战争的进展,主要依赖于
A.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统一战线的推动 |
B.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的推动 |
C.以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的推动 |
D.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国共合作领导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
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
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
下图说明
A.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
B.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
C.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
D.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 |
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医曾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
B.中医对发现阿司匹林具有重要启发作用 |
C.传统医学具有定性研究特征 |
D.近代医学重视通过理论研究而深入本质 |
下图所示的“孙、周、吴、郑”四个字是
A.甲骨文 | B.隶书 | C.楷书 | D.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