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描述18世纪时英国城市伯明翰:“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销往古巴和巴西;适用于贫穷的奴隶的枷锁、手铐和铁颈圈……在美洲的原始森林里,伯明翰的斧子砍倒了古老的树木;在澳大利亚放牛的牧场上,回响着伯明翰的铃铛的声音;在东印度和西印度,人们用伯明翰的锄头照料甘蔗田。”这一记载最能说明( )
A.伯明翰成为英国最发达的城市 | B.世界市场得到了逐步扩展 |
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 | D.伯明翰的农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当工业和商业进一步发展了私有制的时候,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材料说明()
A.罗马法完全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
B.罗马法因具有资产阶级性质得以在近代推广 |
C.近代英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 |
D.罗马法对近代西方的立法产生了重大影响 |
亚里士多德警惕“纯粹民主”,他如此评价道:“进行统治的是人民,而不是法律;因为一切都由多数投票决定,而不是由法律决定……人民拥有国王的权力进行统治;他们至高无上,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投票不应该是民主的唯一方式 |
B.脱离了法制的民主会沦为专制 |
C.民主是人民结成集体进行统治 |
D.集体统治比个人统治危害更大 |
下图反映的中央机构示意图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唐朝 | B.宋朝 |
C.明朝 | D.清朝 |
宋太祖时,各府、州公事,必须长官和通判“签议连书,方得下行”,北宋真宗以后通判“佐州郡之治,入则贰政,出则按县”。这一变化说明()
A.中央集权逐渐弱化 | B.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
C.通判权力有所提升 | D.地方受到严密监控 |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提髙行政效率 |
B.减少财政开支,防止地方割据 |
C.管辖边疆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
D.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