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出国留学的学生中去美国的人非常少。1906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博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咨文,指出:“我国宜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咨文。对上述材料准确的理解是()
A.美国加紧对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侵略 | B.美国重视帮助中国发展文化教育 |
C.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文化价值观渗透 | D.美国企图强化对华思想控制 |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
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
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 |
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
宋朝范成大诗云:“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 B.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
C.农民过着衣食无忧的田园生活 | D.当时的纺织材料有麻和丝 |
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总伴随着典型习俗,其中“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习俗体现的是哪一节日?()
A.端午节 | B.清明节 | C.寒食节 | D.重阳节 |
阿布辛拜尔神庙,位于阿斯旺水坝以南280千米,是古代埃及19朝法老拉姆西斯二世因崇拜太阳神二于公元前1257年建造的。神庙有一条61米长的隧道,隧道尽头竖立着法老的塑像,一年中只有2月21日(生日)和10月21日(登基日)的清晨,阳光才能穿过隧道,照到尽头法老的塑像上。读图回答10-11题。神庙隧道口朝向为()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如果阳光射入隧道尽头的两天时间分布上是有规律的,若拉姆西斯二世的生日是4月21日,他选定的登基日期最有可能为()
A.3月21日 | B.12月22日 | C.8月23日 | D.9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