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①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 C.②③ | D.①④ |
歌词作家田汉南行至漳州,他看到当地群众砍伐相思树做燃料,遂写了一首诗:“枝干横斜叶半黄,漳州炉焰对斜阳。炼钢何惜相思树,一寸相思一寸钢。”对于这首诗反映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改变落后经济状况的强烈愿望 |
| B.发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
| C.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
| D.推动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
2011年7月20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就雇佣卷入窃听丑闻的《世界新闻报》前主编安迪·库尔森为新闻发言人接受议会质询。2013年10月1日,美国两党就总统奥巴马医改分歧仍旧无法弥合,国会两院没有就新财年预算案达成一致,白宫已经下令联邦政府机构关闭。这两件事反映了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的共同特点是
| A.都实行分权制衡机制 | B.都实行政党政治 |
| C.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 D.政府首脑对议会负责 |
1901年,天津《直报》刊登严复的《原强(修订稿)》一文。文中指出:“夫自今日中国而视西洋,则西洋诚为强且富……假使贫富贵贱,过于相悬,则不平之鸣,争心将作,大乱之故,常由此生。二百年来,西洋……垄断既兴,则民贫富贵贱之相悬滋益远矣。”为解决这一问题,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 A.号召民族革命,推翻满清贵族的统治 |
| B.倡导民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 C.提出平均地权,通过核定地价,实现国民共享 |
| D.发起“二次革命” |
“哥伦布首航美洲时,于1492年12月6日发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海地岛),并在该岛登陆。当时岛上的印第安人约为25万人,到了1550年,只剩下约150人。”导致该岛的土著居民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 A.英荷战争爆发 | B.欧洲殖民者的种族灭绝政策 |
| C.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 D.奴隶贸易 |
夏威夷大学教授杰里•本特利著的《新全球史》中写道:“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时期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新全球史》中提到的这一制度是
| A.井田制 | B.封建土地私有制 | C.农民土地私有制 | D.均田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