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3)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这种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此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A和图B这两种反馈调节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研人员围绕培育四倍体草莓进行了探究,实验中,每个实验组选取50株草莓幼苗,并以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它们的幼芽,得到下图所示结果。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的作用机理是
(2)从实验结果看,影响多倍体诱导率的因素有,诱导形成四倍体草莓适宜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定四倍体草莓的方法之一是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鉴定时一般不宜选用当代草莓的根尖作材料,原因是。观察时,最好选择处于分裂______期的细胞。
(4)最新研究发现多倍体植株叶片上的气孔有明显变化。科研人员取生长在同一位置、大小相近的二倍体和四倍体草莓叶片,观察并统计两种植株叶片气孔长、宽度和密度,得到下表:

倍性
气孔长度/μm
气孔宽度/μm
气孔密度/个·mm-2
二倍体
22.8
19.4
120.5
四倍体
34.7
29.6
84.3

实验结果表明四倍体植株单位叶面积上气孔总面积比二倍体植株_______。联系多倍体植株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从光合作用角度分析,四倍体植株气孔呈现上述特点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下图表示合成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 C过程要用到的酶是______。PCR反应除提供酶外,还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人类利用PCR技术合成的DNA进行新子鉴定,其原理是:首先获取被测试者的DNA,并进行PCR扩增,放进凝胶内,用电泳推动DNA小片段分离,再使用特别的“探针”去寻找基因。相同的基因会凝聚在一起,然后利用特别的染料在X光下,便会显示由DNA探针凝聚于一起的黑色条码。每个人的条码一半与其母亲的条码吻合,另一半与其父亲条码吻合。下图为某小孩和其母亲以及待测定的四位男性的DNA指纹图谱示意图,请推测该小孩真正生物学上的父亲是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四位男性中有该小孩的同母异父的兄弟,请推测该小孩的同母异父的兄弟有____ 。

母亲
孩子
A
B
C
D

下列各图表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的各阶段图解,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请用箭头把代表各图解的字母按单克隆制备过程的顺序连接起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3)由图中可看出,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手段。
(4)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降低观赏价值。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方法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请据图回答: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快速、大量培养该抗病新品种,请简述此技术的基本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以白菜为母本、甘蓝为父本,经人工授粉后,将雌蕊离体培养,可得到“白菜—甘蓝”杂种幼苗。
请回答问题:
(1)白菜和甘蓝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存在____隔离。自然条件下,这两个物种间不能通过____的方式产生后代。雌蕊离体培养获得“白菜—甘蓝”杂种幼苗,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
(2)为观察“白菜—甘蓝”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____做临时装片,用______染料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_。
(3)二倍体“白菜—甘蓝”的染色体数为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

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的___处, DNA连接酶作用于___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______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______和______。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______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____________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