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美"总是那么温暖人心却又震撼心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刚荣获广东十大"最美家庭"称号的女主人李笑玲,是一名残疾人。她心灵手巧,乐观坚强,和丈夫秉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家训,刻苦专研传统剪纸艺术。他们的剪纸融合国画、油画等艺术理念,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尽管他们的作品起拍价高达数万元,可夫妻二人从未想过拿剪纸作品去赚钱。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清贫还搞"艺术"。李笑玲认真地说:"我希望有生之年,借助上天赋予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漂亮的作品,留给下一代人,让他们能欣赏到祖国的民间技艺。一旦把艺术变成商品,就会束缚我的灵感,我不愿意这样做。"
(1)李笑玲家庭的家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朴实的语言,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要求。
(2)李笑玲一家生活清贫,仍苦心专研祖国的民间技艺并传给后人。请用"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谈谈李笑玲的感人事迹对你的启示。
进入初中,学习的科目增多了,难度加大了,老师讲课的方法也变了,学校、家长对同学的要求也高了,有的同学不适应这种变化,于是逐渐变得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经常违反校纪校规,为了引导同学深刻反思自己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学校开展了一次互帮互助活动。
假如你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同学:
(1)请你对那些厌学,甚至旷课、逃学的同学的行为作出评析(2.5分)
(2)古人有“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的感人事例,这对我们有什么有益的启示?(2.5分)
(3)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缩小差距,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 (2.5分)
材料一: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人吸毒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近日,广东汕尾警方捣毁了一个专供青少年吸毒的窝点,并当场抓获46名涉嫌吸毒的青少年。另据重庆市调查结果显示,吸毒的中学生年龄均在14-16岁,占该地区学生总数的1.7%。
材料二:大连市大东区某初中学生张某,经常抢夺同班同学的钱物,索取保护费,供其上网玩游戏之用。如果同学不给,就会拳脚相加。起初被抢的几名同学没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于是张某的胆子越来越大,变本加厉地加以暴力手段伸手向同学要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上述材料中的青少年受到了哪些不良诱惑或侵害?作为同龄人,你觉得青少年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的原因是什么?
(2)假如你的学校开展毒品宣传教育活动,请:① 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② 拟写两条宣传标语
(3)假如你是材料二中张某的同学,你会采取哪些办法来保护自己?
(4)请续写材料二中事情的发展,给张某安排一个合理的结局。
一支香烟包含的东西
(1)请陈述不吸烟的两条理由。
(2)为戒烟日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材料一:数学考试的成绩下来了,小洁的成绩不好,她的心情很糟。回到家里,她便拿起平时最喜爱的集邮册,逐页欣赏,她的情绪逐渐愉悦起来。
材料二:当家长、老师批评自己后,如果心里有气,可以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家长、老师,我会怎样做呢?
材料三:一对夫妇上街买菜,被小偷窃走200元钱。妻子回家后气恼不已,而丈夫却大笑道:“花200元钱加强我们的防盗意识,值!”
(1)以上三则材料,各运用了什么方法来调节情绪。
(2)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请写出你处理的方法。
张某是个品学兼优的女孩,可家长和老师都万万没想到她却突然跳楼自杀了。悲痛之极的妈妈,事后在张某的日记中找到了答案。原来,张某的妈妈和奶奶、爸爸经常发生口角,在他们的冲突中,她既不愿意站在妈妈一边,也不愿意站在奶奶和爸爸一边,因为她爱他们大家,这使她的心情常常处于一种矛盾之中,慢慢地,她开始厌倦家人,整日情绪低落,精神恍惚,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1)张某自杀事件告诉我们:青少年该怎样珍爱自己的生命呢?
(2)假如某个人在世上只能活三天,你认为这三天里应该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请你列出他(她)尽可能多的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