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美"总是那么温暖人心却又震撼心灵。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善于发现身边的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刚荣获广东十大"最美家庭"称号的女主人李笑玲,是一名残疾人。她心灵手巧,乐观坚强,和丈夫秉持"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家训,刻苦专研传统剪纸艺术。他们的剪纸融合国画、油画等艺术理念,与现代工艺完美结合,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
尽管他们的作品起拍价高达数万元,可夫妻二人从未想过拿剪纸作品去赚钱。很多人不理解他们为什么那么清贫还搞"艺术"。李笑玲认真地说:"我希望有生之年,借助上天赋予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漂亮的作品,留给下一代人,让他们能欣赏到祖国的民间技艺。一旦把艺术变成商品,就会束缚我的灵感,我不愿意这样做。"
(1)李笑玲家庭的家训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朴实的语言,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要求。
(2)李笑玲一家生活清贫,仍苦心专研祖国的民间技艺并传给后人。请用"正确认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谈谈李笑玲的感人事迹对你的启示。
2012年10月17日仙游县首届“感动仙游十大人物”评选揭晓,分别是:助人为乐的曾德梅、林建平,敬业奉献的刘金星、蔡秀霞,见义勇为的余志雄、杨福星,诚实守信的许国山、朱晖,孝老爱亲的陈建霞、郑玉霞。这些人物之所以能感动人间在于:岗位平凡、业绩非凡,承担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1)承担责任的回报与代价分别是什么?
(2)承担责任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有什么重要性?
(3)今天,在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像材料中的人物一样,他们这种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行为对整个社会产生什么影响?
九年级学生陈可馨学习了思品第一单元后根答案。据自己实际情况,绘制了一张以“不同角色、不同责任”为主题内容的表格(见下表),准备与同学们交流分享。请根据表格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年 级 |
九年级 |
姓 名 |
陈可馨 |
角 色 |
责 任 |
||
角色1:子女 |
孝敬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
||
角色2:学生 |
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 |
||
角色3:朋友 |
忠诚、互助、互谅 |
||
角色4:公民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
角色5:社会成员 |
保护环境、维护正义、热爱和平…… |
(1)陈可馨同学作为角色2,其责任来源于哪里?
(2)像陈可馨那样,“自己对自己负责”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共10分)
水是生命的源泉。为构建“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浙江省作出开展“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重大决策部署。
某校九(5)班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三门县的“五水共治”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下面是他们收集到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
图一《栅栏旁的对峙》图二《如此洗车》
资料二:2014年1月22日,三门县城市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同时健跳、沿海工业城污水处理工程也在建设中……2014年至2016年,我县将建成高效喷、滴灌农田8000亩,对使用节水工艺、改造水循环系统设备的企业给予补助,逐步淘汰高能耗产业及落后工艺。
以下是同学们为此次调查设计的一张调查表,还有部分空缺,请同学们帮忙完成。
调查课题 |
《关于“推五水共治,保生命之源”状况的调查》 |
|||
调查时间 |
2014年4月 |
调查对象 |
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企业老板、百姓等 |
|
调查方法 |
⑴ |
调查人员 |
九(5)班学生 |
|
调查内容 |
存在的问题 (结合资料一) |
⑵ |
||
采取的措施 (结合资料二) |
⑶ |
|||
⑷为了构建“碧水蓝天、人水和谐”的宜居环境,同学们能做些什么?
(共10分)
材料一:在今年“两会”召开期间,“两会说吧”的小红亭子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街头出现,市民们在这个小红亭子里吐露心声。以下摘自部分百姓的心声:
我是一名大四的学生,希望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是一名打工者,孩子都在老家,希望能来广州上学……
我是一个农民工,三代人挤在20平米的棚户区,希望政府能帮我们解决……
材料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到 2015年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同时还提出改造约一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百姓通过“两会说吧”的渠道参与建言献策,行使了哪些政治权利?
(2)材料二中的措施能有效地解决材料一中的哪一民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解决这一民生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3)“百姓的心声”反映了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为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制定了怎样的总任务?
(共10分)
【新闻链接】2014年3月1日晚,一伙暴徒在云南昆明火车站砍杀无辜群众,共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
【新闻会客厅】昆明“3.0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同学们对此反响强烈。
同学甲:这伙暴徒太可恶了,他们一定会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学乙:要是当时我也在场,肯定会冲上去跟他们拼了。
同学丙:我昨天收到恐怖分子潜入本地作案的短信,当时信以为真,今天看了新闻才知道这是王某等人在网上编造、传播谣言、故意制造恐慌情绪。他们扰乱了社会秩序,受到了治安处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甲所说的这伙暴徒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行为?为什么?
(2)你对同学乙的说法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3)有人认为: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发表言论纯属个人私事,怎么会受到治安处罚呢?请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