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反响强烈、广受欢迎。某校七年级二班准备模仿此活动在班内开展"众里寻你·寻找最美自强少年"活动,请你参与。
(1)请运用所学知识,拟定一份"最美自强少年"评选标准。
根据你拟定的标准,请为你要推荐的候选人撰写一份简要的事迹介绍。(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可以以"他"、"她"甚至是"我"指代。)
请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3月,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李克强总理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从过去的高速增长发展到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经济。要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就必须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运用教材知识回答:
(1)为什么要万众创新?
(2)中学生是未来的创业者,请问你打算为将来的创业作哪些准备?

【走进法治探究实践】
探究一: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近9000件。
探究二:从长期看,要把反腐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制度限制,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也不愿腐败。“吃空饷”“红包”“奢靡”……在不久的将来,涉及这些问题的领导干部,或许受到的不仅仅是党内处分,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最终走向都是法治反腐。
探究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探究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1)从数字中看我国法治建设,从中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2)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
(3)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为什么对政府提出上述要求?
(4)读了上述材料,你打算怎样做一个法治社会的公民?

【民族团结共同发展】
材料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于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支持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方针。会议强调,要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不断释放民族地区发展潜力。要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着力改善民生。
材料二:全国农业援疆进入第五年,在政策资金扶持、人才科技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交流合作等方面成效显著。至今,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累计安排各类中央资金311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3.3倍。
(1)以上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少数民族地区怎样才能取得更大发展?
(3)为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作为中学生,你能做些什么?

【传承文明维护形象】
被誉为“迄今为止中国出口的最好最妙的文化产品”——孔子学院,从2004年3月截至2014年8月,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465所学院和713个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
(1)孔子学院这张闪亮的名片对我国有何意义?
(2)在传递这张闪亮名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做?

【关注民生简要回答】
材料一:全球脱贫成果九成属中国:减少贫困人口6.6亿。数据显示,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按照我国扶贫标准,1978年—2010年累计减少了2.5亿贫困人口,参考国际扶贫标准,我国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材料二:2015年1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
(1)“全球脱贫成果九成属中国:减少贫困人口6.6亿。”这说明了什么?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有何重要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