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法治 探究实践】
探究一: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00多件,行政法规700多件,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近9000件。
探究二:从长期看,要把反腐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制度限制,使党员干部不能腐败,也不愿腐败。“吃空饷”“红包”“奢靡”……在不久的将来,涉及这些问题的领导干部,或许受到的不仅仅是党内处分,还要被追究法律责任。预防腐败、惩治腐败的最终走向都是法治反腐。
探究三: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
探究四: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守捍卫者。
(1)从数字中看我国法治建设,从中可以推断出怎样的结论?
(2)材料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知识点?
(3)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为什么对政府提出上述要求?
(4)读了上述材料,你打算怎样做一个法治社会的公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会议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认识。
(2)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青少年应怎样做?
请你谈谈“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蕴含着什么道理?我们应怎样让“大河”的水更满?
2013年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中央反腐工作取得巨大成就。在反腐和巡视过程中,丰富了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渠道。某农民听大家说村支书在征地过程中有违法行为,为引起巡视组的重视,他便张贴大字报检举村支书贪污征地款。请评析该村民的行为。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请你从国家和公民的角度谈谈应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在一次单元英语考试中,过去总考不及格的王刚竟然考了95分,同学们议论纷纷,都怀疑王刚作弊。王刚感到非常委屈,他想:尽管上课时自己不敢大胆发言,但自己每天起早贪黑,刻苦努力就是为了争取不断进步。他受不了同学们异样的眼光,觉得大家都在侮辱他。于是,当一天又有一个同学让他介绍超速进步的诀窍时,他便大打出手,最后,受到学校的批评,期末考试成绩也回到了原点。
同样的事情在李明同学身上也发生过。李明听到同学们的议论后,不以为然地笑了一下说:“没什么,时间长了大家自然会知道其中的原因。”于是他继续按照他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学习各门学科,期末考试他的各门功课都排在了班上前列。
(1)面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由于有不同的情绪,因而有了不同的结果,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请你选择一种正确的方法,并且告诉王刚如何运用这一方法排解他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