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便要还家 ②乃不知有汉 翻译下面的句子。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有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陶渊明在作品中却让老百姓躲起来,这是不对的。”如果你是陶渊明,如何为自己辩护?
(乙)海中有宝山焉。众塔错落其间,白光煜①如也。海夫有得径寸珠者,舟载以还。行未百里,风涛汹簸,蛟龙出没可怖。
舟子告曰:“龙欲得珠也。急沉之,否则连我矣!”
海夫欲弃不可,不弃又势迫,因剜股藏之,海波遂平。至家出珠,股肉溃而卒。
嗟乎!天下之至贵者身尔。人乃贵外物而丧其身,身死虽宝奚②用焉?何其惑之甚也?
【注】①煜(yǔ)如:明亮的样子。②奚:疑问词,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因剜股藏之因:(2)人乃贵外物而丧其身贵: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家出珠,股肉溃而卒。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天 下 之 至 贵 者 身 尔。(划一处)结尾段在表达方式上与前面三段有何不同?该段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宴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
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高缭仕(1)于晏子,晏子逐之。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2)之人也,四维(3)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4)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1)仕:旧称做官为仕。 (2)仄陋:狭窄浅薄。 (3)维:维系。引申为扶助。(4)弼:纠正。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A.坐盗() | B.圣人非所与熙也() |
C.左右谏曰() | D.高缭之事夫子三年() |
下面句中加点的“之”与其它三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齐之习辞者也 B吾欲辱之 C晏子逐之 D 四维之然后能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文言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2)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弼吾过,是以逐之也。综合与延伸。
(1)甲文中“楚王笑曰”中的“笑”有什么样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看法。
(2)假如你是乙文中的高缭,听了晏子的解释后有什么想法?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
注释:谢公即东晋名相谢安,谢玄是他的侄子,当时在前线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即文中的淮上利害)。解释加点词。
(1)淮上信至()(2)徐向局()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小儿辈大破贼。[来K]⑵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请说一下,本则中的谢公有什么样的品质?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解释加点词。
公欣然曰()(2) 即公大兄()翻译句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有人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章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人名)。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①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嶂:()
②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溯:()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疾:()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②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文: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