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节选的文字,完成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日:"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表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巯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下列全都表现秦王蛮横的一组句子是

①秦王不悦②秦王怫然怒③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④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⑤秦王色挠

①③⑤ ①②④ ③④⑤ ②③④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唐雎有胆有识,不为秦王的谎言所动,也不为他的威胁所屈,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秦王企图用"易地"的方法吞并安陵,由此引出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秦王的欺骗没有得逞,于是企图以"天子之怒"来恫吓唐雎。

面对秦王的恫吓,唐雎起初有些惊慌,但最终还是驳斥了秦王,维护了安陵国的利益。

下列对选文的写作特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了唐雎和秦王的形象。 秦王最后"长跪而谢之",从正面表现了唐雎的不畏强暴。 情节构成紧张曲折,波澜起伏。 人物对话简洁整齐,绘声绘色。

下列篇目与选文反映的社会背景相同的一项是

《伤仲永》 《木兰诗》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①,告老家居。有直指使②者,以饮食苛求属吏③,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
俟其来款④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
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
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⑤。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
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⑥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 ②直指使:官职名。 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 ⑤箸:筷子。 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郡县之() ②其来款之()
食至() ④时使耳()
与“以饮食苛求属吏”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为师矣 B.不物喜
C.天下之所顺 D.属予作文记之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可 见 饮 馔 原 无 精 粗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
⑵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联系文章,对文章对刘麟教育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评价。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粱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减
注释:①籍:项羽的字。②项梁:项羽的叔叔
翻译句子:
①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②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壮士不死即已欲与常马等 (《马说》)
B.而戍死者十六七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C.杀两尉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D.祭尉首试之足(《郑人买履》)

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天下秦久矣 B.固以之矣 C.陈胜 D.渔人甚

从选文看,陈胜、吴广为何要花费一番周折“并杀两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陈胜为何要在杀尉后才“召令徒属”?“召令徒属”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以下题目。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天大雨()(2)为天下,宜多应者()
(3)诸兄之() (4)欲自请击()
翻译句子。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2)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 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宋)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①。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②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③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④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有删节)
[注释]①高安:地名,今属江西。②岌嶪[y鑍:危急的样子。③震掉:惊恐。④葱蒨[qi鄋]:形容草木青翠茂盛。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余得罪高安( ) ②渡桥而 ( )
③汇大车轮 ( ) ④其桥曰三峡( )
下列加点字与“涉其山之阳”中“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望蔚然而深秀者 B.属予作文以记
C.悍吏来吾乡 D.此岳阳楼大观也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虽三峡之险不过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虽玆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庐山水的哪些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