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满井游记(节选)

【明】袁宏道

廿二日天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风,麦田浅鬣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1.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⑴廿二日天⑵柔梢

⑶麦田浅鬣寸⑷呷浪之

2.

与"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的"于"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B.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C. 于是鸱得腐鼠(《庄子·惠子相梁》) D.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单横线句子的意思。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

"此地适与余近"中的"近"字言浅而意深,请你细读原文,说说它的内涵。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问题。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荀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④先帝不以臣卑鄙

  

(2)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的“此”指哪几件事?

(5)读了此文,你认为诸葛亮最可贵的精神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这种精神对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①肉 食 者 谋 之

②弗 敢 加 也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小惠未遍

  

②小信未孚

  

③公将鼓之

  

④再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郢人有遗燕相国书②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 书“举 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注】①遗(wèi):给,送。②书:信。③过:错误,过失。

(1)结合链接材料,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中画线的句子。

【链接材料】《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说”的义项有:①陈述。解说。②言论,主张,学说。③劝说,说服。④通“悦”,喜欢,高兴。

(2)对郢人“过书'举烛'”原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夜晚灯光昏暗 B.一边说一边写 C.曲解了原意 D.有意讨好燕王

(3)“今世学者多似此类”中“此类”指代什么?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今世学者”持怎样的态度?

阅读《隆中对》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 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 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挟天子以令诸侯。

②利尽南海。

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

(3)诸葛亮认为荆州、益州可以夺取的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余作醉翁亭于滁州,太常博士沈遵,好奇之士也,闻而往游焉。爱其山水,归而以琴写之,作《醉翁吟》三叠。去年秋,余奉使契丹,沈君会余恩冀之间。夜阑酒半,援琴而作之,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得之心而 之酒也

寓:

  

而林霏

开:

  

杂然而前

陈:

  

使契丹

使: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山之僧智仙

好奇之士

B. 不知人之乐

往游焉

C.太守与客来饮

余作醉翁亭 滁州

D.醒能述 文者

归而 琴写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有其声而无其辞,乃为之辞以赠之。

(4)关于醉翁亭的建造者,【甲】【乙】两文各有什么说法?用原文语句回答。

(5)《酵翁亭记》全文贯穿一个"乐"字。作者因什么而"乐"?请概括作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