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位伟人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一代伟人邓小平(1904-1997)用他传奇的经历书写了一个传奇时代。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篇章一:戎马生涯
材料一 邓小平的主要革命活动(见下表)

时间
主要活动
1920年
赴法国勤工俭学,年仅16岁
2921年
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担任青年团旅欧支部的领导
1929年
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
1934年
参加长征,任中共中央秘书长
1935年
参加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1947年
同刘伯承一起率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
1948年
任总前委书记,与刘伯承、陈毅等指挥了举世闻名的


(1)根据材料一完成①、②两处填空。
(2)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义?
篇章二 开国元勋
材料二 如右图

(3)作为开国元勋的邓小平,建国后率军解放大西南,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西藏解放于哪一年?有何重大意义?
篇章三 总设计师
材料三 如下图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
(4)请结合图片举至少三项史实说明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改变。
探究一: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两次会议的召开确定了战后国际“新秩序”;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取了“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并由此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1)这个“新秩序”是指什么格局?
(2)二战后形成了什么世界格局?此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写出上文所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探究二:近年来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这表明当今世界格局正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5)决定当今世界国与国竞争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探究三: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随着政治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也呈现全球化特点。
(6)谈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这样一个国家,虽然它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
——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1942年,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集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形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摘自中学历史
材料三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专机抵达北京首都机场,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前往迎接。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材料四 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1月份宣布将美军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地区。3月8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卡特称美军未来几年将在太平洋地区部署60%的海军军舰,包括再增派一艘航母。
——环球网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美国“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作为大国崛起过程中的两件大事。(2分)
(2)材料二中,中美等国这次合作的结果如何?在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下,中美等大国之 间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行协商、合作(试举例)。(2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美国人的手两次“伸过’太平洋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2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梁启超曾说“欲知中国近史者,不得不曰李鸿章。”一百多年来,国人对李鸿章毁誉不一。有的赞其为“开启近代化的改革者”,有的则贬之为“卖国贼”。
李鸿章大事简表(部分)

序号
年份
主要大事

1863年
设立上海广方言馆,培养外语人才

1865年
创办军工企业——江南制造总局

1872年
创办民用企业——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5年
着手组建北洋海军,加强海防

1895年
代表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1901年
代表清政府与英、美等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


根据上表回答问题:
作为改革者,他的变革行为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推动作用?(2分)被贬为“卖国贼”,其外交行为的结果给中国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茶叶、丝绸、银器和小脚乡花鞋等手工产品。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50年来,取得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如下图),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请回答:
(1)蒸汽机车的最初发明者是谁?它的出现将交通运输业带入什么时代?(2分)
(2)简要分析中国展品的科技含量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的原因(2分)
(3)你认为材料二中哪一科技成果意义最重大?请扼要说明理由。(3分)
(4)我们青少年应如何迎接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浪潮?(3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化”与“近代化”在西方词汇中本是同一概念。。。。。。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向西方学习”作为一个奋斗目标,国人在认识上经历了巨大的转折。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材料二:1978年12月18日,中国最高层政治家和最基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一页,这一天,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队长严宏昌把16户农民召集到一起,私自立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生产契约……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就在这一天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解释“中国近代化”的含义。(2分)
(2)请简述“中国近代化”开端事件的影响。(4分)
(3)中国共产党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伟大决策是是什么?在此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农村开始推行哪一政策?(2分)
(4)我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和中国近代史上“近代化”探索前提条件有何不同?(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