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我国某地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 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
耕地
林地
草地
城乡工矿用地
沼泽地和滩地
其他
1954
15.91%
38.18%
9.13%
0.43%
32.74%
3.61%
2005
51.17%
31.63%
3.86%
1.94%
8.81%
2.59%

 
该地形区是(   )

A.太湖平原 B.山东丘陵 C.三江平原 D.黄土高原

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②气温低,蒸发量少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C.②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世界某平原上的历史名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世纪中期,当地开发资源兴起的支柱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A.钢铁工业 B.旅游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乳畜业

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多 B.背靠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C.劳动力密集,旅游资源丰富 D.河流提供了水源,内河航运条件较好

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该地旅游源开发的优质条件有()
①地貌独特,气候温和湿润②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③商业街的形成④陆路运输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中N为北极点,AB为晨昏线的一段,且B为晨昏线与某一纬线的切点,这一天B点最大太阳高度为40°B、C在同一经线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A点位于()

A.昏线上 B.晨线上
C.可能在昏线上,也可能在晨线上 D.昏线和晨线的交点上

B点的纬度是()

A.66°34′ B.70°
C.75° D.80°

位于NB之间的任意点C此时太阳高度最可能是 ()
①小于0°②5°③15°④25°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④

图是我国总人口及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甲、乙两种图例分别表示我国的( )

A.总人口和农村人口 B.总人口和城市人口
C.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 D.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

总体来看,我国城市和乡村人口增长速度存在明显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城乡人口出生率不同 B.城乡人口死亡率不同
C.城乡之间的人口迁移 D.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

在我国,驱动人口城市化的内在动力是( )

A.户籍制度 B.城乡差异 C.自然环境 D.交通运输

图为相同降水量条件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低

读江苏某城镇规划示意图,图中:①自来水厂②火电厂 ③印染厂 ④电子仪表厂,布局比较合理的一组工厂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