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
秋日三首(其二)
高翥①
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传响答寒螿②。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注]①高翥(zhǔ)(1170-1241)南宋诗人,字九万,号菊磵,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
②蛩:蟋蟀。螿(jiāng):蝉。本诗一开篇就抓住了对秋天的到来最敏感的小草来写,你认为哪个字最能写出秋天小草的神韵,为什么?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歌的后两句。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 ②,十首秦吟近正声 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 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E.在诗的最后两句中,白居易称,自己新编出的诗集可以成为自我炫耀的资本。
(2)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 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 ①,湖山应梦武林春 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
B. |
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
C. |
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
D. |
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
E. |
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
(2)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秋 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 ①,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2)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而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遇砧送暮晖。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 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首联写绿植光影映照门扉、墙边小路在草木中若隐若现,显得生机勃勃。 |
B. |
颔联写院中果子腐烂,水边禽鸟肥美,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 |
C. |
全诗视听结合,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富有意趣。 |
D. |
本诗撷取若干乡村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3)"数声牛上笛",有人觉得"一声"更佳,你同意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_____
(北宋)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根据诗意,适合做本诗题目的一项是 。
A. |
夜泊 |
B. |
野寺 |
C. |
山行 |
D. |
江上 |
(2)对第二、三联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景象悠远宽阔,笔触则又细腻传神。 |
B. |
写景远近结合,丰富立体而有情致。 |
C. |
写秋日景色萧条冷落,富有画面感。 |
D. |
写眼前所见,也含有诗人揣度之辞。 |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