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同学们在实验室用混合两种固体药品的办法自制"钾、氮复合肥料",使用到的药品有 K C l , K 2 S O 4 , N H 4 H C O 3 , N H 4 C l 。同学们制得了成分不同的"钾、氮复合肥料",从中抽取一份作为样品探究其成分,请回答有关问题:
限选试剂:稀 H C l ,稀 H 2 S O 4 B a C l 2 溶液, A g N O 3 溶液,蒸馏水
(1)提出合理假设。所抽样品的成分有4总共可能:
假设1: K C l N H 4 H C O 3 ;假设2: K C l N H 4 C l
假设3: K 2 S O 4 N H 4 H C O 3 ;假设4:
(2)形成设计思路。
①甲同学先提出先用 A g N O 3 溶液确定是否含有 K C l ,你是否同意并说出理由:
②乙同学提出先确定是否含有 N H 4 H C O 3 ,则可以选择的试剂是 
(3)完成实验方案。请填写实验操作,与表中结论相符的预期现象。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论
步骤1: 
假设2成立
步骤2: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液的危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届江苏省宜兴市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
[查阅资料]
①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
②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种元素组成。
[实验探究]
将该枚生满铜绿的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
(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是。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小华认为蓝绿色溶液中除含有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②,从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
(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届上海市崇明县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已知草酸 (H2C2O4) 加热时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草酸分解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猜想】甲:CO2 H2O乙: CO H2O
丙: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①某同学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11)
【查阅资料】氧化铁为红棕色粉末,一定温度CO能还原氧化铁;铁粉呈黑色。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将草酸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产物依次通过下列装置:

② A、B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12)
③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13)同学猜想成立。
④ D装置的作用是 (1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5)
【得出结论】⑤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16)
【反思与评价】⑥从环保角度考虑,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17)

如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同时将针筒内全部液体迅速注入容器中,实验内容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容器I
针筒I
容器II
针筒II
红墨水液面位置
a
二氧化碳(充满)
10mL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充满)
10mL水
保持左高右低
b
0.55g锌
15mL盐酸
0.24g镁
15mL盐酸

(1)实验开始前红墨水左右两端液面保持相平。容器I、II体积相同,装置气密性良好。
(2)实验a中,容器I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红墨水液面位置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b中,针筒I、II内盐酸足量且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产生气泡更剧烈的容器是________(填“I”或“II”),(4)红墨水的位置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碱、盐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他们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析出,或有气体放出,或有 生成。
(2)某化学小组进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实验:将盐酸滴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实验无明显现象。取反应后的部分溶液加热、蒸干、得到白色固体。
以下是探究白色固体成分的实验,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请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测定结果
白色固体成分
用pH试纸测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度,操作方法是
pH>7


CaCl2

实验反思: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可借助酸碱指示剂判断反应终点。
(3)“粗盐提纯”指除去NaCl中的泥沙和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
某同学设计了除去三种可溶性杂质的实验方案:先将固体溶解,然后向其中依次加入过量的BaCl2、NaOH、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发结晶。请回答:

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室温)

OH
Cl
SO
CO
H

溶、挥

溶、挥
Ba2


不溶
不溶
Ca2
微溶

微溶
不溶
Mg2
不溶


微溶

①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中都用到一种玻璃仪器,该仪器在蒸发操作中的作用是什么?
②加入Na2CO3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③以上方案还需完善,请说明原因并加以补充。
(4)LiOH和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神舟”飞船内,可用盛有LiOH的过滤网吸收航天员呼出的气体,以降低CO2含量。请计算:用LiOH完全吸收176 g CO2生成Li2CO3和H2O,理论上至少需要LiOH的质量是多少?

(届北京市海淀区第一学期期末)某同学欲探究市售 “双钙防蛀”牙膏、“皓清”牙膏和牙粉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
(1)牙膏和牙粉均是由摩擦剂、活性剂、香料等成分构成。
(2)常用的摩擦剂有极细颗粒的碳酸钙(CaCO3) 和水合硅酸(SiO2·nH2O)等
(3)牙膏和牙粉中除了碳酸钙以外,其它物质均不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
【实验一】探究“两种牙膏和牙粉中是否都含有碳酸钙?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如图所示,取三只试管分别加入适量待测样品,再分别加入适量R 溶液。R 溶液是
A试管中无明显变化,
B和C试管中有无色气体生成。

将B和C试管中生成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现象Ⅱ:

实验结论:
【实验二】比较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组装两套右图装置进行实验。分别取
(操作Ⅰ),放于锥形瓶中。并在分液漏斗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R 溶液。


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有气泡产生。

待②反应结束后,再打开分液漏斗,注入一定量R 溶液,然后关闭活塞。
无明显现象

称量反应后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并加以比较
加入“双钙防蛀”牙膏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大于加入牙粉的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的作用是:
【反思】
(1)若不改动原有装置和基本步骤,要测定牙粉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还应测定的数据有:______;
(2)小明认为该实验前不需要测定装置的气密性,请你说明其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