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渠边不同距离处水流速度相等吗,小科想到顺水漂流的乒乓球速度与水流速度相等,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选一段流速稳定、宽为2m的水平水渠为实验场地,如图甲所示,在A1A2连线上,同一时间把11个乒乓球等间距地轻轻放入水中,并开始汁时,t=5s时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离渠中心线距离r/m |
0.1 |
0.20 |
0.40 |
0.60 |
0.80 |
1.00 |
乒乓球移动距离S/m |
1.00 |
0.96 |
0.84 |
0.64 |
0.38 |
几乎为0 |
水流速度/m·s-1 |
0.200 |
0.192 |
0.168 |
0.128 |
0.076 |
几乎为0 |
(1)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离渠中心线距离r越大,水流速度v 。
(2)为了得出v与r的定量关系,小科根据上表数据绘制v一r2图线如图乙,据此图可得到v与r的关系式是v= 。
(3)图丙是该段水渠的横截面示意图。假如上述结论同样适用于水下,则实验时图丙中同一深度的B、C两点处的压强大小关系为P8 PC。
(4)上《电流》一课时,老师常用水的流量和水流来类比电量和电流。理想水渠交叉点上,单位时间内流入的总水量等于流出的总水量,同理,在电路的某连接处,流入的电流总和等于流出的电流总和。图丁是某实验电路的一部分,电流表的示数为 A,若通过导线 ab电流为0.6A,请分析通过导线cd的电流大小及方向。
国庆节期间,小芳和同学们乘火车从襄阳回重庆,当火车行至襄渝铁路大巴山冷水隧道前一段平直轨道时,小芳对其他同学说:“我们能否用手边的器材估测火车的速度?” 许多同学参加了测量,他们各自的做法如下:
(1)小强跑到列车驾驶室,回来后笑着说:“我已知道了火车的速度。”
(2)小慧看着自己的手表,问了一下乘务员每根铁轨长L,数出t秒内铁轨响了N次,小慧说自己的方法可以测火车的速度。
实验方法交流:
小强测量方法是;小慧的测量方法是 ;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不少场所的装修会考虑声学吸音效果。小明同学想比较几种常见装修材料的吸音性能,他找来厚度相同的四种小块材料(聚酯棉、软木、泡沫),进行了图示实验:桌面上放一个玻璃杯,在玻璃杯下分别放上待测试的小块材料,将悬挂在细线下的小球拉到同一高度释放去敲击玻璃杯,仔细比较玻璃杯发出的声音大小。
(1)为控制实验过程中敲击玻璃杯的力大小相同,小明的做法是;
(2)小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你认为表中空格处应填入;
材料种类 |
聚酯棉 |
软木 |
泡沫 |
玻璃杯发声大小 |
最小 |
最大 |
较大 |
最强 |
最弱 |
较弱 |
(3)小明实验中的四种材料,仅从吸音性能的角度考虑,最适合隔音墙装修的是;
(4)你认为影响吸音性能的因素除了材料的种类,可能还有材料的(写出一个即可)。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支点选在质地均与的杠杆中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试验时,首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2)同学们通过多次试验,得到以下数据,分析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请你用杠杆平衡条件把表格中的数据填写完。
(3)小敏同学试验时,在杠杆上挂了如图所示的两组钩码,若在不增减钩码的前提下,把左端的两个钩码向移动一格,可使杠杆平衡。若在不移动钩码的前提下,采用两段同时一个钩码的方法也可以是杠杆平衡。
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试验中,同学们提出以下猜想:
A.与压力大小有关; |
B.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
C.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
D.与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及有关器材进行试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序号为1、2、3的三次试验,可以验证猜想。
(2)要验证猜想B,应选序号为、、的三次试验 。
(3)根据表中的信息,能否验证猜想D? 答:。(填:能或不能)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者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实验。
(1)车在水平路面上运动时,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是平衡的二力,对小车的作用效果为0,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有下滑,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上水平路面时具有。
(3)试验中,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毛巾、棉布、木板做水平面,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起始速度相同的情况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车运动得越。
(4)进一步推断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