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影像资料不仅是历史呈现的方式,也是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图2《新青年》封面 图3 台儿庄战役形式图 图4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一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材料一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 ( )
②《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 )
③台儿庄战役是八路军在敌后战场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 )
④中国共产党对台湾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
材料二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节目。本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最能说明材料二中"千年局变"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功绩。"峥嵘岁月"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什么?说说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举出材料二"中国新生"中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两例。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世纪跨越"中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
(4)回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有什么感悟?
看图回答问题: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哪个国家?试举出两种“道艺”。
(2)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执政时?去哪个国家?后来这个事件成为哪个文学名著的蓝本?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阅读材料一 后回答:
(1)材料中的“外甥”指的是谁?(2分)
(2)这是他给谁的上书?(2分)
(3)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2分)
(4)阅读材料二后回答:这句话是谁说的?(2分)
综合问答题。
【主题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肯定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规定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最高法院。
材料三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使俄罗斯社会在十九世纪最后十年发生转型。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⑴材料一、二分别出自哪一法律文件?它们的颁布都有利于哪个阶级统治?
⑵材料三中的“改革”发生在哪一年?
【主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
材料四……美国独立以后,维护和扩大种植园黑人奴隶制同限制和废除黑人奴隶制之间的斗争,越来越成为美国历史的中心问题。从1850年妥协案的成立到1877年南方重建的结束的近三十年,是美国历史中自由雇佣劳动制同种植园黑人奴隶制进行决战的时期,这一决战的高潮是……
⑶材料四中“高潮”是指的美国历史上的什么重大事件?(1分)
【主题三: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材料五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⑷导致材料五中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题总结】
通过对以上主题的探究,你认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的途径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材料二 列宁说: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说明我们错了。
材料三苏联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创造的计划经济模式,即在公有制基础上,国家运用行政命令的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有计划的生产,是与资本主义放任经济截然不同的一种经济模式,而资本主义的放任经济则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危机。
——中国社会科学网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的第一次尝试是什么?真正成功的又是什么重大事件?(2分)
⑵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在承认错了以后实行了什么政策?
⑶材料三苏联创造的“一种经济模式”是指什么模式?“深刻危机”开始发生于哪国?(2分)
⑷面对危机,西方国家纷纷寻求应对措施,是谁首次借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采取措施渡过了危机,措施最早从哪一行业开始?(2分)
⑸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不仅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在面对共同敌人时还可以团结合作,请举二战中一个最典型事例加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材料二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1916年罗曼罗兰的日记
材料三我们就好像是预备队,俄国和中国形成先上场的第一队,……在球赛进行到我们的先锋队员快要疲乏的时候,我们就应参加进去作最后的一搏,以决定最后的胜利。
——罗斯福
材料四……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对我们无端进行卑鄙的进攻,美国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罗斯福在珍珠港事件后的“国耻日”演说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它具有怎样的性质?
⑵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判断导致材料二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战争?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⑶材料三中的“球赛”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⑷材料三到材料四美国态度发生明显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根本出发点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