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其中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而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白血病是早幼粒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
B.这种白血病与早幼粒细胞产生新的遗传物质有关 |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均改变了癌细胞的DNA结构 |
D.“诱导分化疗法”将有效减少病人骨髓中积累的癌细胞 |
实验证明,维生素B1在140摄氏度时不至于被分解破坏。有人煮稀饭做馒头时习惯于加过量的碱,长此以往,易患脚气病。这是什么道理?()
A.高温会破坏维生素B1 |
B.碱能破坏维生素B1 |
C.米面中缺乏维生素B1 |
D.患者不能吸收利用维生素B1 |
下面关于人体稳态的调节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体温的恒定、血糖稳态的调节,都与下丘脑有关 |
B.正常人因为发高烧,这时其渴觉中枢受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会减少 |
C.正常人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会增加 |
D.人体皮肤对水分、无机盐和体温都有调节作用 |
下列有关微生物的生长曲线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调整期是合成诱导酶的阶段 |
B.微生物的初级代谢产物一般是在对数期产生的 |
C.调整期、对数期和稳定期共同构成了菌种的“S”型生长曲线 |
D.衰亡期是微生物与无机环境生存斗争最剧烈的阶段 |
维持生物圈自身稳态的基础是()
A.人类要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 |
B.生物圈的自动调节能力 |
C.工农业生产造成污染的及时处理 |
D.生物多样性的存在和发展 |
在一个种群中发现两种突变性状,其中一种性状无论繁殖几代都不变,而另一突变性状繁殖到第三代又有37.5%的性状恢复到原有性状,以上突变分别属于()
A.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 |
B.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 |
C.人工诱变和染色体变异 |
D.都是显性突变或者都是隐性突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