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议论文《PM2.5的京城游记》。
①我是一个PM2.5颗粒。我们家族的名字叫颗粒物。科学家曾经这样给我的家族命名:当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的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时,名字叫做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他们是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直径小于和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被命名为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和PM10与PM100两位老大哥比起来,我在家族中的个头是最小的,我的直径只有2.5微米以下,所以科学家们给我取了名字叫PM2.5。
②2.5微米有多大呢?举个例子来说,我的个头大约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粗细的1/20,所以人类的眼睛平时根本就看不到我。
③这些天来,我们乘坐免费的交通工具——自然界的风,把整个北京城都逛了一遍。
④旅行途中,各种化学物质也开始学会了搭顺风车,像一些对人类有致癌效应的物质,如危害人类生殖系统的二恶英,还有一些重金属,不厌其烦地靠近我们家族的队伍,想吸附在我们身上和我们一起旅行。虽然很不情愿,但我们本身是热情好客的,又磨不过他们的纠缠,只好同意了。
⑤在环绕北京城的旅途中,我们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原来分散在各个城区的家族成员也加入进来,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化学物质和病毒。庞大的队伍管理起来是个很棘手的问题,没办法,就像人类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我们也鞭长莫及,只好随他们去了。
⑥旅行的这几天,北京城里能见度超低,接连的雾霾天气造成航班迟飞、道路拥堵,人类把这些罪过都归结到我们头上。我看到很多人又把非典时期买来的防病毒口罩拿了出来,戴了一层又一层,平常热闹的地坛公园最近也冷清了许多,据说是我们家族的旅行让他们产生了恐惧,大人和孩子都不敢出来散步了。
⑦家族里的有些兄弟姐妹,旅行累了,降落到街道和楼层间,人类一不小心就把小小的我们吸了进去。直径超过10微米的PM100,会被人类的鼻毛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10微米之间的PM10可以进入人类的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我,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PM2.5,却能穿过人类用于防护的口罩,通过鼻腔,顺利进入下呼吸道,再之后。我就顺理成章地进入肺泡之中,然后通过气血的交换进入到人体的各个血管。
⑧我本身并不能对人类造成危害,但是一些粘附在我身上的化学物质,诸如二恶英、重金属,他们会对人类的身体器官造成伤害,让人类罹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对此,我也是无能为力。
⑨据说,最近我们家族内部也在实行计划生育,一是因为队伍实在是太庞大,管理起来难度大;还有一个是来自人类的压力,他们认为我们PM2.5是导致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但是,平心而论,这又关我们什么事呢?如果人类可以少开一天车,少向空气中排放一些废气,也就没有了我们生存的土壤。如果说有罪的话,人类才是始作俑者。 (《知识窗》2012年第2期,有删改)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什么是PM2.5?(2分)
PM2.5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
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中 “部分”能不能删去?为什么?(3分)
为了减少 “雾霾”,除了文中一些措施外,请你再提几条建议。(至少2条)(4分)
说明文阅读
看云识天气
①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云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
②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积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为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是说,虹在东方,就有雷无雨;虹在西方,将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分析文中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根据上文内容,说说“晕”和“华”的不同之处。
文中第二段加点的“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看云识天气》一文中写了很多关于天气的谚语,请将你积累的关于天气的谚语写出两条。
读下列寓言故事,写出它的寓意。(2分)
《狼与鹭鸶》:狼误吞下了一块骨头,十分难受,四处奔走,寻访医生。他遇见了鹭鸶,谈定酬金,请他取出骨头,鹭鸶把自己的头伸进狼的喉咙里,叼出了骨头,便向狼要定好的酬金。狼回答说:“喂,朋友,你能从狼嘴里平安无事地收回头来,难道还不满足,怎么还要讲报酬?”
阅读《心声》(节选),回答小题。
①“程老师脸上有点发白。她严厉地咳嗽了一声,赵小桢还是没有举手。全班都没有人举手。事先说好了的呀!
②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他真想站起来。可是,如果举了手,程老师会喊他吗?课后赵小桢会不会嘲笑他?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念出来,吐出来。
③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④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她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想鼓励更多的人举手,可是,仍然只有一个李京京,这个声音沙哑的李京京。她只好说了声:“李京京,请你接下去读。”
⑤“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京京大声地、充满感情地念着:“我在给您写信。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佑您……”
⑥要是他真给爷爷写了信,爷爷一定高兴得要命吧?爷爷的水烟袋还是那么光亮光亮吗?他现在给谁讲“长工与财主的故事“呢?还有妮儿,黑眼睛的、会爬树的妮儿,她跟谁坐在一块儿吃桑果/他真想念他们,他愿意离开城里的家,回到乡下爷爷那儿去,一辈子不回来。一辈子!
⑦“‘……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去,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了啦……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万卡嘴角撇下来,拿脏手背揉揉眼睛,抽噎了一下。”
⑧ 两颗晶亮的泪珠从京京眼睛里涌出来,“吧嗒”一声落在手里的讲义上,声音那么响,把他自己都吓了一跳。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 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注和认真。他稍稍地松了口气,这才发现,自己早已经念过了赵小桢的那一段,几乎把周海的一段也念完了。他想跟程老师道个歉,请老师原谅,可是心里难受得要命,什么话也说不出来。这个小小的可怜的“万卡”,不知不觉中把他的魂儿都抓走了。老天爷,写故事的人真有本事!
⑨他叹了口气,悄悄地坐了下来。教室里一片寂静,静得能听见赵小桢轻轻抽泣的声音。过了好一会儿,程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他面前,声音颤颤地说:“李京京,请你……把课文全部读完吧。”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故事情节。(2分)
指出⑧⑨段中表现京京情感变化的动作描写的词语并说说是什么心理。(2分)
词语:
心理:京京的心理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使他想读课文,这种感情是什么?(2分)
“教室里一片寂静”说明了什么?(2分)
文中哪一处动作、神态描写表现出京京的勇敢和坚定。(3分)
通过李京京的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3分)
阅读《为汉语的处境忧心不平》一文,完成小题。
①最近,一则关于汉语的消息让人百感交集。
②上海举行的一项翻译大赛爆出冷门:由于缺乏最好的译文,大赛不仅一等奖空缺,还将二等奖颁给了一位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其原因不仅在于他突出的英文水平,更在于他“流畅、优美的中文表达”。相形之下,国内选手提交的相当多的作品言不达意,其中用词不精当、标点符号误用等小错误更“比比皆是”。
③这则消息让人隐约看到汉语的处境。
④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丽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⑤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危机。在“全民学英语”的热潮中,以在校学生为主的庞大“外语族”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严重退化,日常语言日渐单调。应当承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语教学也很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弃母语,消解母语;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将汉语视为不学自能的天赋。诗人余光中说得好,英文充其量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已,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事实证明,忽视母语修养所导致的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它不仅造成了书写语言的失范,生活用词的平庸乏味,也让母语中独特的文化意蕴在我们生活中日渐消退。
⑥我们的后辈可能不知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不再会用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只会说“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试想,一个将“列祖列宗”写成“劣祖劣宗”的人,怎能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一个不懂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人,又怎能感受精神世界的宏大深远?在我们这个时代,该如何守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绵延着几千年文化命脉,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
⑦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⑧“语词破碎处,万物不复存”。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⑨仅仅留存于典籍之间的希腊文、拉丁文基本上死了,但汉语却一直活着,在一代代中国人的生活中血脉相延。它引领我们这个五千年古国一路风霜走到如今,它会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向何处去?
⑩汉语,我为你忧心,为你不平!
(略有删改)阅读第⑤、⑥段,简要回答在我们的生活中汉语正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本文语言意蕴丰富,结合语境写出第⑨段加点的“死”和“活”各有什么含义。
比较第⑥段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与“芦苇开得很茂盛,清早的露水变成霜”、“我要和你结婚”这两种不同的语言表达,你认为后者失去了汉语的哪些美感?(3分)
文中余光中说“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你对母语学习的重要性或学习方法,有何体会,请予简述(80字以内)
阅读下面甲乙丙三个语段,完成文后小题。
【甲】“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A(混、含、带)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乙】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B(莽莽、苍苍)草原、C(莽莽、苍苍)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D(扑、漫、吹)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丙】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儿,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 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涌起的波浪。选择甲乙两文括号里的词填在横线上。
ABCD三段文字在写“风”时各有特点,甲文用“”作比,表现南国春风舒适、温暖的特点;乙文用“如无数的针扎”表现北国春风的;丙文所描绘的是的海风,其特点是
甲文写春风时,从多角度去描绘,请你找出相应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①触觉:
②嗅觉:这三段描写风的语段,你最喜欢哪一段?请说明理由。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