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2)之不以其道(  )
(3)许焉                 (  )     (4)汪汪之声不(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有千里能②张元怪,随犬出门
B.①真无马邪?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②若见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②若而不收养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张 元 怪 之 随 犬 出 门 见 叔 父 几 死。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
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             的主旨。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第8—10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谿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三里城之:(2)委而之去:
(3)亲戚之畔:(4)多助之至: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翻译:
(2)固国不以山谿之险翻译:
文章中哪个语句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用文中句子作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卿今者才略,非吴下阿蒙
(2)不敢稍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结友别足肤皲裂不知
B.蒙始就学以衾拥覆,久而
C.大兄何见事晚乎从乡先达执经叩问
D.蒙辞军中多务无从致书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甲、乙两文同为劝学,试分析孙权的劝学和宋濂的劝学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l—4题。
太宗出征
贞观十九年,太宗征高丽,次定州,有兵士到者,帝御州城北门楼抚慰之。有从卒一人病,不能进,诏至床前,问其所苦,仍敕州县医疗之,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及大军回次柳城,诏集前后战亡人骸骨,设太牢致祭,亲临,哭之尽哀,军人无不洒泣。兵士观祭者,归家以言,其父母曰:“吾儿之丧,天子哭之,死无所恨。”
太宗征辽东,攻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为流矢所中,帝亲为吮血,将士莫不感励。(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谓之“太牢”,太牢之祭是古代国家规格最高的祭祀大典。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定州()(2)死无所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将士莫不欣然愿从。
选文写了唐太宗的哪几件事情?
从太宗对待出征将士的行为中,你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百里/杂然相 B.天下独/猿则百叫无
C.势竞上/箧曳屣 D.猛浪若/虽乘御风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山水小品,作者以简练隽永的笔墨,描述了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一段沿途百里的秀丽风光。文章以“ ”八字总领全篇,把自然美景放置在天朗气清的背景中展开描写。其中“”一句,写水之自然奔流,舟之随流飘荡的情形,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用原文句子填写)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不是通常事物的叙述,而是奇山异水的描绘。
B.“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一句从大处着笔,勾勒出了富春江这幅山水画卷的整体气象。
C.第三段先描写了群山的静态美,再铺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这是以静写动,表现山中的热闹景象。
D.文章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甲】文中的“进”是指“ ”,“退”是指“ ”。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