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14题 。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表现其情感?(4分)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6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回答1~2题。

[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吴西逸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

茅苫三间厦,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覆盖。

1.

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2.

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这首词作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1)开头“莫听”“何妨”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篇借眼前景抒胸中情,诗中的“风雨”是实指,也是隐喻。联系诗人的政治处境,分析“风雨”的喻意,并概括诗歌所表现出的作者的生活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第一小题只选做一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①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这首诗首联的哪个字最为传神?为什么?


②《全唐诗》录入此诗时,“落”写作“在”字。你认为用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评家认为这首诗妙在后两句。试结合诗句,从思想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角度写一段不低于80字的赏析短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台城》中“鸟空啼”的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品出其中的滋味吗?
(2)“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探梅辛弃疾
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
(1)辛弃疾,号(别号) ,南宋词人,与 齐名,号称“苏辛”,为豪放词浱的代表人物。
(2)“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3)有人认为“醉中浑不记”中“醉”是“酒醉”,结合全词,谈谈你对“醉”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