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①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②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③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③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④。太空冥冥⑤,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①有年:丰收年 ②忭(biàn):高兴、喜欢 ③伊:发语词,无意义 ④太空:宇宙 ⑤冥冥:形容高远、深远文章第①段列举了历史上的一些“记喜”的事件,有何作用?(2分)
文章第②自然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本文集中体现了苏轼 的思想情感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曼德拉的多面人生:从暴力革命者到和解之父
高美
纳尔逊•曼德拉,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之一,走完了95载的光辉岁月。“他不再属于我们了,他属于时间。”有人如是评价。
生命赋予了曼德拉众多角色:他是酋长的儿子,是暴力革命者,是囚徒,是和解之父。这些不同的角色也成就了他多面的人生。
王子——为逃婚流浪他乡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在南非一位部落酋长的家庭中。
要不是反对一桩门当户对的包办婚姻,也许曼德拉会终老故土,像父亲一样,成为当地的一名酋长。
父亲早逝,临终前将曼德拉托付给了王室的摄政王荣欣塔巴。曼德拉在荣欣塔巴的庇护下,接受了当地最好的教育,一直读到大学。
曼德拉上大学后,在学校带头抗议当时种族压迫的《通行证法》,校方也多次向摄政王告状。摄政王于是在暑假为曼德拉和自己的儿子定下了亲事,想以此令两人安分下来。但曼德拉无法接受这门婚事。他首先做了部落里的叛逆者。“我是浪漫的,我不准备让任何人,甚至摄政王,为我选择伴侣。”曼德拉后来回忆称。
22岁的曼德拉,卖掉了摄政王的两头牛,和摄政王的儿子一起跑到了南非最大的城市:约翰内斯堡。
抵抗者——曾上美国黑名单
年轻时是一名暴力抗争政府的叛逆者,也因为暴力反抗而和非国大的多名领导人入选美国恐怖分子名单,直到2008年才被从名单上除名。
因为逃婚来到约翰内斯堡的曼德拉,很快就经人介绍加入了非国大。非国大成立于1912年,一直以极为温和的手段,来为黑人谋求更好的待遇。但是年轻的反叛者们,认为非国大过于软弱和不思进取。从事律师工作的曼德拉具有极强的动员能力,他口才出色,演讲具有强大的鼓动人心的力量。抵抗运动如火如荼,曼德拉也因此而短暂入狱。
1961年,以“非暴力”姿态走出监狱的曼德拉,走上了“暴力”反抗的道路。当年6月,他在非国大内部筹建了一个名为“民族之矛”的组织,进行暴力反抗活动。
“民族之矛”成立后,在约翰内斯堡、伊丽莎白港水电站、邮电局、市政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制造了一系列爆炸事件。这些连同其后几十年间的暴力破坏活动,令非国大登上了美国恐怖组织的黑名单。
1962年8月,44岁的曼德拉被捕入狱,以政治煽动和非法越境罪被判5年监禁。1964年6月,又因阴谋颠覆罪,而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囚徒——27年牢狱让“愤青”变平和
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从法院直接带到了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他每天被关押23小时,不准与人交谈,他寂寞得“甚至想与一只蟑螂聊聊天”。
1964年被判终身监禁后,曼德拉被转移到罗本岛监狱,从此失去了名字,只有一个狱中代号:46664号,意思是1964年罗本岛的第466名囚犯。
曼德拉被关押在一间单人狱室里,面积不足4.5平方米,以曼德拉的身高,只能勉强在牢房里躺下。曼德拉由于长期在这里干活,被石灰石的强烈反光剌伤了眼睛,致使他日后甚至不能面对照相机的闪光灯。
在罗本岛的岁月,政府允许曼德拉每年见一位访客;每6个月,他可以寄出一封信,然后收到一封信。曼德拉的母亲去世,儿子车祸身亡,他都未能去参加葬礼。在狱中,曼德拉经常学到夜里11点钟,并取得了英国伦敦大学的法学学位。
入狱前,人人都知道他是个急脾气,狱中生涯“反而让他经历了一次个人的精神之旅,从而对谦卑、尊重、和解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非洲研究专家乔安娜•路易斯此前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
国父——南非和解之父功成名就
曼德拉最伟大的功绩,当属实现了南非的种族和解。
1990年2月.时任南非总统的德克勒克宣布了废除种族隔离制度、无条件释放曼德拉的决定。
但对于曼德拉和南非而言,更大的挑战接二连三地到来。黑人怒吼着要复仇,白人害怕被清算。
政治局势波谲云诡,曼德拉居中调停,将德克勒克政府拉回了谈判桌上,制定了举行大选的时间表;在南非黑人领袖克里斯•哈尼被白人刺杀,南非黑人怒火一触即燃的时刻,曼德拉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影响力,安抚了南非的黑人。在当选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之后,曼德拉将具体的政务交由副手姆贝基处理,自己则专注于南非的种族和解工作。
多年种族隔离造成的仇恨,在曼德拉的手下,慢慢化解。彩虹国度避免了滑向内战的深渊。
(选自《新京报》,有删改)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曼德拉的几个人生角色是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确定的,不同的人生角色、不同的人生阶段也展示着他的不同的信仰和个性,这说明了他是一个充满矛盾色彩的真实人。 |
B.曼德拉的逃婚说明了他是一个追求浪漫和自由的人,也说明他在骨子里就有反抗和叛逆的意识,这种意识在他年轻时抗议种族压迫的《通行证法》时得到体现。 |
C.监狱生活让曼德拉从一个暴力反抗者沉淀成一个平和的人,也让他对谦卑、尊重、和解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是后来他能够化解南非多年种族隔离所造成的仇恨的基础。 |
D.曼德拉抛开狭隘的复仇情结,并能够团结南非的白人,赢得尊重;他更运用自己的政治智慧和影响力安抚受伤的南非黑人。这种和解和包容的智慧成功地使南非避免了内战。 |
E.文章以事实为基础,以充满感情的抒情笔调介绍了曼德拉的四个人生角色,小标题的运用使文章结构清晰,而几个章节之间又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让我们对曼德拉有了全面的了解。如何理解人们对曼德拉“他不再属于我们了,他属于时间”这句评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其实曼德拉的主要功绩是消除了南非的种族歧视,促成了南非的民族和解,但是本文为什么要从曼德拉逃婚开始写起呢?
曼德拉的去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多国家的元首和领导人到南非参加他的葬礼,表示哀悼之情。结合文章谈谈曼德拉身上有什么样的品质和魅力让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如此敬仰他。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中国古时的城镇化:最早的“城里人”是什么人?
倪方六
①“城镇化”近年来似乎成了一个热词。所谓“城镇化”,亦即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农村人”转为“城里人”的一个历史进程。中国作为世界上传统的农业大国,城镇化其实一直在进行之中。
②中国最早的“城里人”出现在何时?
③上查三代,现代的“城里人”大多是农村人。中国最早一批“城里人”出现于何时?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为,城里人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由于商品交易形成,出现了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商人,“城”“乡”首现分离,由此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波原始城镇化运动,即学术界所说的“城市革命”。
④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第一批“城里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距今至少4000年。根据对《史记》等史料记载的分析,当时应该有过多轮原始城镇化运动,其中最著名的一场城镇化运动,应该是由夏禹主导的。他把全国划分为徐、冀、兖、青、扬、荆、豫、梁、雍等九个“州”级行政区。“九州”中的每一州都应该建有一个地区性中心城市。
⑤商朝因祖上分封于“商”这个地方而得名,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其灭夏前在财富上的原始积累,就是通过用“绣”这种纺织品与夏做粮食贸易完成的。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概念因此而来。
⑥古代第一轮城镇化高潮是在哪个时期?
⑦进入东周后的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发展,社会变化剧烈,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都城”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镇数量剧增,古代中国的城镇化运动,因此迎来了第一个高峰。
⑧这期间,城镇化运动开展得最好的,应该是齐国。齐国都城临淄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当时的临淄十分富有殷实,“GDP”应该远高于其他诸侯国城市。临淄城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更为有趣的是,那时齐国已有球迷一族,临淄因此被国际足联认定为人类足球发源地。
⑨据《史记》《战国策》诸史书记载,齐国至少有大小城镇81个,以每城万户、每户5口人来算,平均每座城镇有5万常住人口,并不逊于现代县城规模,可见齐国城镇化程度之高。
⑩中国古人如何“农转非”?
⑾在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对城镇化进程同样有很大的影响。古代原则上是限制“农转非”的,这与人头税的收取和提倡农耕的“重农抑商”思想有直接关系。
⑿然而,古代的户籍制度同样浇不灭古代农村人进城的热情,特别是在饥荒年间,由于城里赈济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城里谋生,于是形成“流民”云集的情况。
⒀怎么处置这些没有户口的“流民”?各朝采取的措施并不一样。南宋朝廷一般是分别对待,积极救助,疏堵并用。一方面为“流民”建立临时户籍档案,发给其相当于现代的“暂住证”一样的“收执”,作为领取福利(钱、米等)的凭证,“流民”离开时销毁“收执”。另一方面接收“投资移民”,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转为“坊郭户”。
⒁因宋代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三年进行一次,当时一般三年办一次“农转非”。据《宋会要辑稿•食货》记载,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户部曾上奏:“西北流寓之人候合当造簿年分推排施行。”一批“西北流寓之人”遂被划分户口等级,“农转非”成为“坊郭户”。下列各项中,关于“商人”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早期商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只有贵族才有用剩余物品参与交易的可能,中国最早的一批“城里人”是商人。 |
B.商朝的人善于交易,商建立后,做生意已成为商朝人的社会职业,“商人”的概念因此而来。 |
C.商人是随着商品交易形成而出现的,他们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中国最早的商人的出现,不会晚于处于奴隶制社会的夏代。 |
D.春秋战国时期,国民生产和经济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社会变化剧烈,城镇数量剧增,城里人越来越多,商人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
下列各项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城镇化”,亦即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的过程,说白了就是“农村人”转为“城里人”的一个历史进程。 |
B.齐国城镇化程度很高,因为当时的齐国都城规模很大,有几十万常住人口,十分富有殷实,城里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
C.由于周王室衰微,诸侯各自为政,大兴土木,构筑城池,城镇数量剧增,因此迎来了古代中国城镇化运动的第一个高峰。 |
D.学术界较主流的观点为,城里人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生时间基本一致。 |
下列关于中国古人“农转非”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古代饥荒年间,城里赈济及时,农民纷纷背井离乡,跑到城里谋生,于是形成“流民”云集的情况。这些流民“农转非”,在城里居住下来。 |
B.古代原则上是限制“农转非”的,这与人头税的收取和提倡农耕的“重农抑商”思想有直接关系。 |
C.宋代户籍划分和变更登记三年进行一次,一般三年办一次“农转非”。“流民”被划分户口等级,有的“农转非”成为“坊郭户”。 |
D.对于城里的“流民”,南宋朝廷一般是分别对待,积极救助,疏堵并用。有钱有条件的“流民”可转为“坊郭户”。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灯下漫笔
鲁 迅
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将奴隶规则毁得粉碎。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来一个另外的主子,较为顾及他们的奴隶规则的,无论仍旧,或者新颁,总之是有一种规则,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愤言而已,决心实行的不多见。实际上大概是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滑,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于是便“万姓胪欢”了;用成语来说,就叫作“天下太平”。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弯子了。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选自《坟》,有删节)本文从论述思路上看可分为两个部分,请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作者把几千年的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试从文中找出这一论断的依据。
结合全文,说说“‘人’的价格”该如何理解。文章结尾所说“第三样时代”又是怎样的时代?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槐花
阿来
突然袭来一股浓烈的花香。
谢拉班在梦醒时突然感到过分的宁静,还闻到了稠重浓烈的花香。是槐花的香气。他关了灯,仰躺在床上。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花香又一次袭来。谢拉班掀开楼顶口的盖板,下了楼梯。转过身子时,他发现了墙外河边的槐树。树和他就只隔着一条马路一扇铁栅门。目力所及,凡是被灰蒙蒙的灯光映射的地方都有巨大的寂静存在。而那些灯光照射不到的树林里、田野里、村庄里的夜晚似乎充满了声音,野兽走动,禽鸟梦呓,草木生长,夜风吹动……妻子死了,当派出所长的儿子看他孤独,为他办了农转非手续。这个以前远近闻名的猎手成了车场的守夜人。
警车尖利的叫声划破了寂静。
儿子他们又抓住小偷或者什么别的坏人了吗?谢拉班为那个小家伙担心了,虽然他知道小家伙不在城里。他曾听儿子说过:“叫小家伙不要再遇见我,他干的事够他蹲两年监狱。”躺在床上,闭上眼睛,那小家伙向他走来。那眉眼,那暴突的门牙都给人一种稚气的感觉。小家伙稚气未脱却故作老成,用一种突然有了钱,见了一点世界的大大咧咧的口气跟他说话:“嗨,老头……”谢拉班却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他用哄孩子一样的声音说:“把车停好,停好。”停好车了,他又叮嘱他收好东西,关上车窗,上锁。每次都是等小家伙走远了,谢拉班才突然意识到:天哪,家乡话!老头已经很久不说家乡话了。除了家乡话,他只能讲几句和守车有关的不连贯的汉语。所以几乎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他刚进城时不住在这里,跟儿子和媳妇住在一起。儿媳妇是汉语,戴着眼镜,说话轻声细语。谢拉班尤其喜欢她那口整齐洁白的牙齿。媳妇给了他一间专门的房子。床低矮柔软。墙上挂着他舍不得卖掉的火枪,一对鹿角、几颗野猪獠牙和几片野鸡翎子。窗下有一张躺椅,上面铺着熊皮。媳妇经常让同事和上司来参观,这个老猎手的房间引起了他们的赞叹。谢拉班终于渐渐明白,那赞叹不是冲他来的,而是冲着媳妇,赞叹她对一个形貌古怪的藏族公公的孝敬而发的。最终的结果是她成了妇联的领导。那天家里摆了酒,还有好多的菜。吃完,媳妇用牙签拨弄牙缝,拨断了几根签子也没弄出点什么。她大张开嘴唇,这时,全部上牙就掉了下来。媳妇可爱的牙齿是假的!谢拉班对儿子说:“我受不了了。”
“为什么?”“你老婆是假的,牙齿。是你打掉的吗?”儿子摇头。媳妇问丈夫:“你们说什么,你们用汉话谈吧。”“父亲不会。”“慢慢学嘛。”说完,她就端起那个装假牙的杯子进了另一间房子。谢拉班突然高声说:“我要回家!”于是他就成为车场的守夜人了。
刚守夜的时候还没有这个专门的停车场。原先的车都停在一个僻静的十字街口。守夜人住在一幢六层楼房下平时不用的安全门洞里,门洞很小,刚好能放下一架床、一只火炉和他宽大的身子。后来,他把儿子为他架的床拆了,在地上铺上那张熊皮,听着火炉里的噼啪声和那好闻的松脂香气,在熊皮上安然入眠。
小家伙每次都给他捎来东西:一捆引火的干树枝,点燃后熏除蚊虫和秽气的新鲜柏枝,糖果,甘蔗,鼻烟,甚至还带来过一摞连环画和一把玩具手枪。然后就和他告别,上街吃饭,打下点小注的台球。有一次,小家伙从车上抱出来大把洁白芬芳的槐花,他把槐花扔在熊皮上,小屋里立即充满了槐花的香气。他又从车上取下一小袋麦面,说:“做个馍馍吧,家乡的槐花馍馍吧。”谢拉班生火,烧水,和面,在面粉中掺进细碎的槐花瓣子。馍馍熟了。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屋里缭绕着甘甜的槐花香气。
现在。在这个槐花初放、香气浓郁的夜半,谢拉班躺在床上,他好像又看到说家乡话的小家伙从车上下来时摹仿那些最老成的司机的姿态,听见他喊:“老头,嗨!”
组成这个城市的建筑正从模糊的、似梦非梦的灯光下解脱出来,谢拉班就从床上起来。那天他花了很长时间把一些废钢条绑成了一架梯子,把梯子扛到槐树下,采摘了许多芬芳洁白的槐花。(选自《阿坝阿来》,有改动)谢拉班为什么“偏偏对这么一个不懂礼貌的小家伙怀着父亲般的慈爱”?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1)岗亭的顶尖就成了一只幽深的倒悬的杯子,里面斟满往事的气味。
(2)馍馍上纹路开阔,眉开眼笑,香气四溢。小说中有关槐花花香的描写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作品中插叙占了大量篇幅,这样的写法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样的效果?试作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
对于很多人来说,数学家可能是遥不可及的存在。他们醉心于那个由各种抽象符号组成的世界,而似乎离现实很远很远。《美丽心灵》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在爱与理智的帮助下,逐渐痊愈的感人故事。但电影毕竟是艺术抽象,它偏重于纳什博士与精神分裂症抗争的过程。那么,他属于数学家的一面,又是如何呢?
“这人是个天才。”
这就是纳什的硕士导师给他写的推荐信,只有一句话的推荐信。
约翰·纳什的确是个天才。中学时代,他就开始在附近的大学旁听高等数学的课程了。尔后,他得到了卡耐基技术学院的奖学金,攻读数学。仅仅用了三年时间,他就完成了硕士学位。哈佛大学与普林斯顿大学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普林斯顿提供的奖学金比较多,纳什认为这表明普林斯顿更看重他的才能。“士为知己者死“,纳什选择了普林斯顿。
刚进入普林斯顿的纳什,不像电影描述的那个腼腆的天才。相反,他属于骄傲好胜的类型。他不爱上课不爱看书,相对于跟随前人的步伐,他更喜欢自己在数学的世界探索。吹着巴赫曲子的口哨,他可以独自做上一整夜数学,不知疲倦。
但普林斯顿并不是只有他一位数学天才。这些天才凑在一起,总爱分个高下,而像国际象棋和围棋之类的智力对抗游戏恐怕最对他们的胃口了,不像电影中描述的那样,纳什其实算得上下棋高手。实际上,纳什当时研究的博弈论,正是一门以各种博弈为研究对象的应用数学分支。
当纳什在1950年发表对非合作博弈的研究时,博弈学界眼前为之一亮。以此为题材,纳什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可是,此时纳什的研究兴趣早已转向更纯粹的数学领域。甚至在他完成博士论文之前,他已经开始对代数几何——一个高度抽象的数学领域——产生了兴趣,并作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从入学开始,仅仅花了一年半的时间,他就获得了普林斯顿的数学博士学位。这无论在什么时代都称得上高速度。
1951年,纳什开始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系。这几年可以说是他在数学研究上最有价值的几年。他解决了黎曼流形在欧几里德空间中的等距嵌入问题,这个问题跟很多纯数学问题一样,由于艰深,从未被大众所了解。这也是纳什在纯数学上最大的贡献。尔后在1956年,他开始研究一个有关偏微分方程的问题。这时,他那种不爱看论文而独自研究的个性让他吃到了一些苦头。这种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被他人捷足先登的经历,也许给纳什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这段时间,纳什遇到了艾莉西亚,在1957年两人结婚了。在1959年的春天,艾莉西亚怀孕了。这时的纳什三十出头,在学术界有了一定的地位,还有一个美满的家庭。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美好。谁又想到仅仅几个月后,纳什便堕入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呢?
纳什被困在他的妄想之中。他开始出现幻听。入院治疗,出院后辞职逃往欧洲,被遣返美国治疗,离婚,胰岛素休克疗法,出院。在这十年间,出现过几个月的短暂清醒时期。在这段时期,纳什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研究。但很快,他又陷入了妄想之中,而他的名字,也逐渐被数学界所遗忘。但他的理论没有被遗忘。在他与精神分裂症缠斗之时,来自经济学界、博弈学界的学者们,在纳什均衡的基础上,发展出各自的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从股票市场到拍卖交易。
经过漫长的岁月后,奇迹发生了。纳什的精神分裂症像冰雪消融那样,一点一滴地缓解了。纳什从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回来了。纳什开始重新被学术界承认。迟来的荣誉接踵而至,其中分量最重的莫过于1994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正是纳什均衡。只可惜好景不长,仅仅三个月后的现在,他不得不永远终止他的研究。但是,无数学者,仍会沿着他开创的道路前行。
美国时间23日下午四点半,天才数学巨星约翰·纳什陨落于新泽西州高速公路上的一场交通事故。享年86岁。(摘编自方弦《纳什: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有删改)
相关链接
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百度百科)
‚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然而,纳什天才的发现却遭到冯·诺依曼的断然否定,在此之前他还受到爱因斯坦的冷遇。(孙健《回顾:<美丽心灵>原型小约翰-纳什的一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美丽心灵》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约翰·纳什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天才,与命运抗争的过程。这与他作为数学家的一面是截然不同的。 |
B.纳什放弃了学术实力也很强的哈佛大学而选择普林斯顿大学是因为后者提供的奖学金比较多,更看重他的才能。 |
C.纳什早在以非合作博弈的研究为题材完成了他的博士论文之前,研究兴趣就已转向更纯粹的数学领域。他已经开始对代数几何产生了兴趣,并作出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 |
D.在1956年,纳什开始研究一个有关偏微分方程的问题。他那种不爱看论文而独自研究的个性让他由于自己的无知而被他人捷足先登,这个经历也许给纳什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
E.经过漫长的岁月后纳什从精神分裂症的深渊回来了。开始重新被学术界承认,1994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原因正是纳什均衡。此前,纳什均衡的理论已经广泛应用到实践中,从股票市场到拍卖交易。
(2)纳什在读书时代就表现出卓异不凡的数学才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3)作者以“无常命运中的美丽心灵”为题有何深意及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4)作为天才数学家,纳什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被誉为“孤独的天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