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
"、"释放
",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能证明装置
"释放
"的现象是;
(2)装置
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
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
。
【猜想与假设】
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与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
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②乙同学从
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
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猜想Ⅱ成立 |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有(填字母序号)。
A. |
原料易得 |
B. |
充分利用太阳能 |
C. |
释放出的 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
小明在进行粗盐提纯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遇到了如下的问题,请你帮助小明来解答下列问题.
(1)粗盐提纯的步骤为:溶解、 、蒸发、计算产率.
(2)经过滤后,食盐水仍浑浊的可能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在蒸发实验操作中,当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4)将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时不小心溅出,则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样品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小郑同学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取滤渣A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硝酸,观察到滤渣全部溶解,有气泡产生。
小杨同学进一步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确定白色粉末的组成:
针对上述实验方案中各步骤的现象,小杨同学提出下列三种不同的假设,依据每种假设中各步骤不同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
步骤一 |
步骤二 |
步骤三 |
|
假设一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
假设二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溶液变红 |
溶液变为无色 |
假设三 |
无白色沉淀生成 |
无明显现象 |
无明显现象 |
(1)依据假设一的现象,可确定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钡、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则步骤二的现象是 ;步骤三的现象是 ;步骤三中发生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依据假设二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是 ;(任写一种可能的组成,用化学式表示)
(3)依据假设三的现象,原白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种。
"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智慧小组同学利用该工具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活动一:认识工具
如图,表中标注了甲、乙、丙、丁和戊五种物质,物质的溶解性均未标明.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室温)
阴离子 阳离子 |
OH ﹣ |
NO 3 ﹣ |
Cl ﹣ |
SO 4 2 ﹣ |
CO 3 2 ﹣ |
K + |
甲 |
乙 |
丙 |
||
Ba 2+ |
丁 |
戊 |
(1)认识符号:NO 3 ﹣名称是 ;
(2)写化学式:丙物质的化学式是 ;
(3)物质分类:五种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用化学式表示);
(4)溶解能力:五种物质中,只有一种不溶于水,它是 (用化学式表示).
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质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可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
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设计与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固体药品,装入试管,加蒸馏水溶解,然后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最后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若只有 产生 |
则猜想一正确 |
若只有白色沉淀生成 |
则猜想二正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若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
则猜想三正确 |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 。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 。
【归纳总结】1.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 新的干扰物质。
2.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 。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