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苏联解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28年,苏联政府决定采取非常措施,强迫富裕农民把多余的粮食按固定价格卖给国家。违抗者被判刑,其粮食和农具被没收。这种做法直接违背了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

A.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内战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农业集体化时期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下图反映的趋势是

A.建立国营企业,出现国有化趋势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计划指导
C.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
D.出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趋势,产生新中间阶层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A.雅尔塔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D.斯大林模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