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某溶液A中逐滴加入或通入B物质至过量,反应过程中加入或通入B的量(用横坐标表示)与生成沉淀的量(用纵坐标表示)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符合图像的物质A与B为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A.烧碱、液态氧、碘酒 |
|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
| C.干冰、铁、氯化氢 |
| D.空气、氮气、胆矾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胶体一定是混合物 |
| B.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
| C.丁达尔效应可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 |
| D.将FeCl3稀溶液溶于冷水即可制得Fe(OH)3胶体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2.4 L N2中一定含有6.02×1023个氮分子 |
| B.18g H2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 L |
| C.在常温常压下,20 mL NH3与60 mL O2所含的分子个数比为1∶3 |
| D.将40 g NaOH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
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
|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
|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
| D.用淘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 |
1molSO2和1molSO3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②原子数③ S原子数④ O原子数
A.①②![]() |
B.①③ | C.① 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