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七年级(1)班在学习课本内容后,思品老师带领学生组织了一次以“生命”为主题的论坛活动,同学们通过查资料、上网等方式收集到如下信息,请你参与活动。
【生命家园】2010年春,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和重庆西南五省市持续严重干旱。百年大旱的极端气候灾难,主要原因是人类工业活动破坏了大气层引起的气候变化。在抗旱斗争中,我们完全有理由提醒一句“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保护好生命。”
(1)联系所学知识,谈谈“只有保护好大自然,才能保护好生命。”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生命价值】 2009年央视“感动中国”人物沈浩的颁奖词: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2)联系所学知识,谈谈沈浩的事迹给了我们对于人生价值怎样的启示?
【生命健康】福建南平实验小学血案令人惊心,犯罪分子郑民生因杀人被判死刑。南平血案发生后,“学生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我市中小学的安保工作都全面升级。
(3)我市中小学的安保工作都全面升级旨在保护学生的             权。
请就保护学生的这一权利向学校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至少从两个角度)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运用法律知识开放性问题 增强责任意识 依法行使监督权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2月28日,前中央电视台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自费100万制作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开始在朋友圈流传,不到一天时间,传遍全网,成为数亿人手机朋友圈中热谈的话题。103分钟的视频中,内容有:
◆河北一个省烧了全世界6%的煤,钢铁、发电等违规排放的企业,没得到任何的管理。
(1)这一现状给有关部门什么警示?
◆大量的“僵尸”重工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消耗着宝贵的金融、环境资源,一半以上的省份,在十二五规划里仍把它们列为支柱产业。
(2)请谈谈你对上述做法是怎么看的。
◆北京每天交通高峰期的时候,六环以内每小时的PM2.5排放量达到了一吨。而44%的北京人开车距离在5公里以内,7%的在1公里以下。
(3)减少雾霾从我做起。为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哪些?
◆看到家门口有一片工地裸露,好试着与施工者交涉,结果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楼下餐馆没有加装油烟处理装置,她打了举报电话12369,餐馆老板果然装上了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她的体会是,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
(4)“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给我们什么启示?

2015年2月26日,江西省召开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会议指出,江西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像当年苏区人民支援红军一样支援新疆建设,赢得了新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对口支援新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要把推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根本目标,坚持项目援疆与人才援疆相结合、经济援疆与智力援疆相结合、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推动我省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
(1)对口援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建立了怎样的民族关系?
(2)维护民族团结,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评价的意见》“评价内容”中,“思想品德”排在第一位,而对于学生思想品德方面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并要求学生及时、如实填写活动记录单,做到有据可查。
(1)为什么要把学生“参与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作为评价的重点内容?
(2)你准备在自己的志愿服务记录单上写上哪些内容?

雅安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了解灾情,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全国共有115家基金会参与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共接收社会捐赠款物合计16.96亿元,各家基金会组织数十只民间专业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参与搜救、转运伤员等工作,同时积极调配灾区急需的饮用水、方便食品、药品等物资,搭建急救帐篷、简易安置房等。
(1)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悟?
(2)雅安台主播陈莹婚礼遇地震穿婚纱报道灾情;原定4月21日结婚的成都军区某部队军人卓佳归队待命;母亲地震中去世,护士张艺川含泪告别返回医院救伤员……他们的选择对我们维护公共利益有何启示?

材料一:一天,在公交车上我听到两个学生的一段有趣的对话:“哎,昨天我妈就为我考试卷上错了一个小数点的题唠叨了一个晚上,听得我的头都变成两个了!”“那算什么?上次我爸为我差一分得满分的卷子说了一整天呢!我当时就昏过去了,当然是假装的!”“就是嘛,现在的父母真烦!”
材料二:小芳学琴六年了,恨透了所有的乐器。她对父母的提醒“别忘了练琴”之类的话非常反感。甚至听到他们“快起床”,“早些休息”之类的话更心生厌倦,更不要提父母问她的学习成绩了。总之,小芳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
(1)上述二个材料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你对这个问题是如何认识的?
(2)父母对子女的关爱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无论父母是什么样的性格,我们与父母的代沟都是存在的。那么,你认为作为子女,应该如何理解父母,跨越代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