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图1 1978-2013年我国市场化指数(%)
注:①市场化指数反映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645亿元增长到2013的568845亿元。
图2 2005~2012年我国社会保障支出情况(亿元)
注: 2013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3%,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650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材料二 2013年,我国政府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创新管理模式,简政放权,取消或下放权力近500项;调整经济结构,关、停部分产能严重过剩及高污染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结合材料二,阐述政府在改革创新中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建议,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而不是以往的“国富民强”。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解决民生问题有了物质基础,此时将“民富”放在重要位置,由“国富优先”向“民富优先”的转变,使发展成果惠及所有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态势。
(2)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注重“富民”的经济意义。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富民”的途径与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及资源短缺情况
注:2011年上半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4.8%;据专家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将有9种严重短缺(依赖进口),10种短缺。
材料二我国资源利用情况
注:在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环境可持续指数”评价中,中国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的排序中位居133位。评价指出:低产值、高污染的工业生产模式将造成国家未富而资源、环境先衰。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2)结合《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就如何解决材料一、二中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2010财年结束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向国会提交的2011财年预算方案始终未得到国会的批准。对于这个会造成15000亿美元财政赤字的预案,共和党指责它在削减赤字方面做的太少,民主党对削减了一些一向支持的项目如低收入群体发放取暖补贴等表示批评。在经过五个多月的艰难谈判后,距离美国联邦政府被迫宣布“关门”只剩下1个多小时的时候,美国国会与白宫达成了一项避免政府关门的妥协协议。
奥巴马总统在2011财年预算中提出大幅度废除石油和天然气财团约460亿美元的免税措施,大力发展新型能源,增加美国能源部295亿美元的预算要求。这引起了美国国会相关院外集团的不满,这些利益集团纷纷游说国会议员,对总统预算进行抵制。
(1)运用美国政治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美式民主”的认识。
(2)上述材料说明了国家制度的什么理论?
为庆祝党的90华诞,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地干部群众通过大合唱、诗朗诵、独唱、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深情回顾党的奋斗历史,热情讴歌党的光辉业绩,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中国广电总局下文要求各电视台在5月中旬至7月(建党宣传展播期)停播原定的谍战剧、穿越剧和涉案剧以及苦情剧,改播《我的青春在延安》、《风华正茂》、《从军记》、《党的女儿》、《新乌龙山剿匪记》等红色电视剧。对此,引来网友一片议论,其中有网友认为,弘扬主旋律,这是引导舆论环境的需要,有网友认为,谍战剧、穿越剧泛滥,降低了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需要管理;有网友认为,这会抹杀文化的多样性。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全国各地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的意义。
(2)请结合网友的观点,就广电总局的发文提出你的看法。
2011年6月8-9日,中国海军共11艘护卫舰从东海经冲绳本岛与宫古岛间的公海水道驶向太平洋。中国国防部明确表示,这是中国海军的年度计划内例行性训练,符合相关国际法准则,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
日本朝野上下对中方的这一举动非常“紧张”,一些右翼更是极力渲染“中国威胁”。日本自卫队统合幕僚长(相当于总参谋长)称:“我们对此高度关注,将根据需要实施警戒监视。”日本《产经新闻》认为,日本政府应联合美国及一些“遇到同样问题”的东南亚国家,一起对中国保持“警戒和监视”。
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从国家的视角,谈谈对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演习的认识。
(2)日本对中方的太平洋演习非常“紧张”,主张对中国保持“警戒和监视”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应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