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年央视春晚,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爆红,它深深触动着亿万观众的心,在对亲情的表述和对时光的感叹中传递着正能量,也折射出对“空巢家庭”和“精神赡养”等当下社会热门话题的思考。“时间都去哪儿了”迅速成为一句流行语,也引发了全民的感叹潮。在2014两会上,它同样叩问着人大代表们,对代表们而言,“时间都去哪儿了”是对责任和担当的切切拷问。发声在会上,功夫在平时,只有深入了解,掌握最真实的情况,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表达意见,代表履职尽责的时间多一点,民众的切身利益就会增一分,代表的辛苦指数高一些,人民的幸福指数就会升一点。
(1)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与生活”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知识,分析说明这首歌曲爆红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知识,分析人大代表的时间应该“去哪儿?”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文化创新的途径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各类大型活动的理念与口号在表达组织者对活动的愿景和祝福的同时,也具有国际性、新颖性、互动性、亲和力、感召力等特征。某校高二(6)班学生对此进行了探究,并搜集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2010年8月14日—8月26日,首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新加坡举行,理念与口号——“运动使身体更健康!”
材料二:第二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2014年将在中国南京市举行。申办宗旨为“让青年走进奥运,让奥运拥抱青年”。理念与口号——“与青奥共成长”。
材料三:2010年11月12日—11月27日,第 16届亚运会在中国广州举行。理念与口号——“激情盛会,和谐亚洲”。
有人认为各类大型活动理念与口号的提炼与确定,就是一次文化元素的创新。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应怎样实现文化元素的创新。(12分)

某中学博物馆里,正在举办一个题为“温情与敬意”的文化展览,学生们漫步于书香浓郁的展室,聆听着传统书画背后的故事,浸润在中华文化的温情中,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心与心的“对话”。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在中学生与艺术大师之间展开“对话”的
意义。(10分)

山东省将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作为融入环渤海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山东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该经济区的规划建设。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并于2008年制定出台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3分)

民之生计,国之大事。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出台了十项扩大国内需求的措施,并计划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政府下大力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依据。(共12分)

河南省文化底蕴深厚,“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靠改革创新这个生命线,选择文化资源各具特色、文化元素多样、发展基础较好的开封、登封等八个市县作为“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鼓励先行先试,促进产业集聚,以实现文化强省建设的新突破。为充分利用河南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新步伐。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支持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开展中原文化宝岛行、澳洲行、欧洲行等一系列重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文化大交流、经贸大合作。紧贴人民群众这个需求线,创造更多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迅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河南是如何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25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