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某校高三学生组成“国家重大时事粉丝团”,积极参与到讨论学习国家时事的活动当中。本次他们讨论学习的主题是“走近两会”和“关注十八大”,请同学们也来积极参与:
【走近两会】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材料二 李克强总理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强调,“绿水青山贫穷落后不行,但殷实富裕环境恶化也不行。我们需要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学发展。一是不能再欠新账,包括提高环保的门槛;二是加快还旧账,包括淘汰落后产能等。政府应当铁腕执法、铁面问责。”
【关注十八大】
材料三 2013年1月5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强调:全党同志必须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永远要有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材料四 2012年,该市政府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需求水平;金融服务向实体经济倾斜,严格规范收费秩序,完善税收政策等等。对此,有经济学者指出,实体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有所作为,但更需要实体企业自身的努力,特别是需要三种文化:产品生产上的创新文化、员工管理上的和谐文化以及技术研发上的包容文化,唯此才能真正提升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1)材料一中“不断为人民造福”体现了哪些经济生活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官员问责制。
(3)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4)运用“文化的作用及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四中经济学者观点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
材料二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历史昭示我们,不理性、不科学的文化立场和观念,对社会发展极具阻碍力。
其一是“文化自满”。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四夷率土归王命”一直是根深蒂固的“天下观”,致使我们长期自满自大、故步自封、排他拒外,严重阻碍了历史转轨的可能性。
其二是“文化自卑”。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封建社会的没落,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质疑和争论空前白热化,对待传统文化更多的是否定与抛弃,表现出极大的思想自卑。一些社会精英高举“反传统”大旗,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
(2)运用联系和发展的有关知识,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共性错误予以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中,有的地方在注重保护当地传统村落文化的前提下,融入时代元素,合理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有的地方置乡村特色、地方特色于不顾,一味贪求大求洋,搞“千村一面”的形象工程,不仅引起了当地群众的不满,也使一些古村落从此消失。
(1)运用客观规律与意识能动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中,为什么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材料二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对此,有识之士疾呼:不要丢了珠算!
(2)依据材料和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人们对珠算价值的认识。
材料三近两三年来,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2014年2月,我国多地再次遭遇雾霾天气,雾霾笼罩我国近1/7的国土,中国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的l61个城市中,有57个出现了重度及以上污染,其中有15个是严重污染。有关专家认为,雾霾天气产生是有利于雾霾产生的气象条件和污染物过量排放共同作用的结果。天气因素是触发和加剧雾霾影响的直接因素,但根本因素是持续的污染物排放,特别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使主要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多地频繁出现雾霾天气的原因。
2013年1月19日,北京市政府法制办就《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送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2月8日结束,共收到326条市民建议,主要涉及机动车尾气管理、限行方案以及烟花燃放等。经过反复调研和修改的条例(草案)在7月24日召开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进行审议。据悉,该条例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有望于年内发布,届时将成为全国首部地方性大气污染防治法案。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是如何与决策机关“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保持一段时间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用工明显增加。
材料二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国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是中央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建议》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凸显了政府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注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和调控,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建议》在征求各民主党派和各界意见后,交国务院平衡、完善后形成纲要草案,最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正式实施。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为何要由党来提出?
(2)我党的执政方式是什么?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