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 CO(g)+NO2(g)CO2(g)+NO(g),(正反应放热),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对平衡的影响是:
①增大容器的体积,平衡 移动(填“正向”“逆向”“不”),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填“变深”“变浅”“不变”)
②容器体积不变:若通入CO2气体,平衡 移动,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
若通入N2气体,平衡 移动,反应混合物的颜色 。
③加入催化剂,平衡 移动。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乙物质的化学式是。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单质加入到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简述比较D与E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
I.已知0.3 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O2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 kJ的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II.在某温度下,物质(t-BuNO)2在正庚烷或CCl4溶剂中均可以发生反应:
(t-BuNO)22(t-BuNO) 。该温度下该反应在CCl4溶剂中的平衡常数为1.4。
(1)向1L正庚烷中加入0.50mol(t-BuNO)2,10min时反应达平衡,此时(t-BuNO)2的平衡转化率为60%(假设反应过程中溶液体积始终为1L)。反应在前10min内的平均速率为ν(t-BuNO)=计算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 =。
(2)有关反应:(t-BuNO)22(t-BuNO)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压强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B.温度升高,该平衡一定向右移动
C.溶剂不同,平衡常数K值不同
III.甲醇燃料电池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为了测定某有机物A的结构,做如下实验:
①将2.3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0.1mol CO2和2.7g水。
②用质谱仪测定其相对分子质量,得如图(Ⅰ)所示的质谱图。
③用核磁共振仪处理该化合物,得到如图(Ⅱ)所示图谱,图中三个峰的面积之比是1:2:3。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有机物A的实验式是________。
(3)能否根据本题信息确定A的分子式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则A的分子式是________,若不能,则此空及(4)均不填。
(4)推测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A中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
(13分)五种短周期元素A、B、C、D、E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和C同族,B和D 同族,C离子和B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和B、D、E均能形成共价型化合物。A和B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碱性,C和E形成的化合物在水中呈中性。回答下列问题:
(1)由A和B、D、E所形成的共价型化合物中,热稳定性最差的是(用化学式表示)。
(2)A和E形成的化合物与A和B形成的化合物反应,产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3)X、Y为短周期的同主族元素,X的原子序数比B小1。欲利用以下装置设计实验探究X、Y、E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已知丙为气体除杂装置。
分液漏斗甲中盛放的试剂为(填化学式)。实验开始后装置乙中的现象为。
试管丁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由丁中现象可得出实验结论。
(12分)(1)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电池相比,该电池能较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
高铁电池的负极材料是________,放电时,正极发生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2)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 = 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完成下图原电池的装置示意图,并作相应标注;
其正极反应为。
(3)工业上可利用SO2制取硫酸。已知25℃、101 kPa时:
2SO2(g) +O2(g)=2SO3(g) △H1= 一197 kJ/mol;
2H2O (g)=2H2O(1) △H2=一44 kJ/mol;
2SO2(g)+O2(g)+2H2O(g)=2H2SO4(l) △H3=一545 kJ/mol。
则SO3 (g)与H2O(l)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