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三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由是二十年间,风俗简朴,衣无锦绣,财帛富饶,无饥寒之弊。
材料四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均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⑴ 根据材料一,分析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⑵ 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把君和民的关系比做什么?他是如何得出该结论的?
⑶ 用经济方面的具体史实说明唐太宗是如何实践材料三中的“存百姓”这一思想的?唐太宗“二十年间”的统治获得了怎样的誉称?
⑷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四中唐太宗“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
——伯里克利
材料二:在权利方面,人们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力,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所谓权力,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材料三: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管理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1)根据材料一,写出被历史学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源头”的古代奴隶制城邦的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美国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中,哪些法律性质文件体现了这些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久保利通的观点在日本明治维新措施中是如何体现的?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了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在19世纪末发动了对中国的哪场战争?
(4)法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哪次政治运动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索?这场运动在政治民主化方面得了什么重大成果?
(5)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西方民主政治的认识。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新中国成立后,我党一直重视“三农”问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山东范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五 2005年,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
(1)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文件?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
(2)在材料二的变革中,我国的土地所有权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3)材料三中 “新乐园”出现在哪一年?
(4)材料四体现了农村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哪个省最早实行?这产生了什么影响?
(5)综合以上五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中不断探索,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围绕“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三次巨变”这一主题展开了探究。
(1)第一次巨变:社会形态的改变——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开辟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新时代,“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一次巨变的重大事件是什么?哪一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平解放,意味着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2)第二次巨变:政治形态的改变——各族人民在事实上获得政治上的平等。结合所学知识,推动我国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第二次巨变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第三次巨变:经济形态的改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族人民在经济上普获实惠,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为推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第三次巨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请列举其中的两项举措。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材料二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材料三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材料四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的基本任务?列举这一时期的主要成就(最少两项)。这一任务的完成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什么影响?
(2)材料二是哪一年、哪次会议上制定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意义?
(3)材料三制定后,中共发动了哪两大运动,使国民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
(4)材料四是哪一年、哪次会议的具体内容?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先进的工业国,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不断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请你写出一条修到“世界屋脊”的公路。
(2)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写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并指出会议确立的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次会议确立的思想路线是什么?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为什么说此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