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二的大帝国,不顾时世,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帝国”指我国的什么朝代?
(2)这个“帝国”当时采用什么政策最终出现这样的危机?
(3)这个政策造成了什么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部队的占领台湾,将直接威胁太平洋地区的安全,及在该地区执行合法而必要职务的美国部队。因此,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
——美国总统杜鲁门1950年6月27日讲话
材料二 “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950年周恩来讲话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的讲话
材料四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实行敌对政策的两例具体史实。
(2)材料三的内容被总称为 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3)指出材料四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据此概括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4)综上所述,你认为未来中美两国关系怎样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材料一中的“路”指的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引导农民走这样一条路的原因。
材料二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包”的理解。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农村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王亮同学是一位歌迷,下面是他搜集到的歌曲的部分歌词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走进新时代》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1)材料一中所唱到的让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富起来”、“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的人物分别是谁?
(2)你如何评价材料二中的“老人”?
(3)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材料二中的“老人”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哪一重要理论成果?这一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老人”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国家统一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这一伟大构想已成功实现恢复了哪两个地方的行使主权?
(5)实现我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 (1952年) |
印度 (1950年) |
美国 (1950年) |
|
钢产量(人均) |
2.37千克 |
4千克 |
538.3千克 |
发电量(人均) |
2.76千瓦时 |
10.9千瓦时 |
2949千瓦时 |
材料二:工商界代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报喜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在该时期,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情况,请问实现了该行业和平过渡的政策是什么?
(3)除了材料二中行业的改造外,我党还对哪些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4)三大改造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18世纪来临的时候……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极大地提高了手工工场的效率,并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各国力量对比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力量对比变化导致了哪次战争的爆发?战后建立了什么样的国际秩序?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图一指出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的因素。图二反映了在政治上暂时形成了什么局面?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请你归纳出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