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甲午战后,日本要求允许“在华设厂”。其相同经济影响是
A.客观上促成了列强宰割中国同盟形成 |
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 |
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D.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 |
1882年9月《申报》记载:“即如公司一端,人见轮船招商与开平矿务获利无算,于是风气大开,群情若骛,期年之内效法者十数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争购之,以得票为幸”。材料反映了
A.政府经济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利润很高 |
C.社会各界支持股份公司发展 | D.国人逐渐接受新型经营方式 |
下表是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这一现象造成
货物 |
单位 |
1843年税率 |
1858年税率 |
棉花 |
担 |
6. 54% |
5. 72% |
印花布 |
匹 |
14. 25% |
4. 98% |
棉纱 |
担 |
6. 94% |
4. 86% |
A.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C.列强控制了中国棉纺织业的命脉
D.中国民族棉纺织企业大量破产
毛泽东在1938年9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说:“抗日战争的进行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成中,国民党居于领导与主干的地位……统一战线以国共两党为基础,而两党中又以国民党为主干,我们承认这个事实。”对以上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拥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
B.中国共产党以党内合作消除国共两党的矛盾 |
C.中国共产党这一认识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
D.相持阶段的到来促使中国共产党加紧和国民党合作 |
1934年11月,天津《益世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匪区”变迁的报道:“匪祸前,农民不知国家为何物,更不知世界上尚有其他国家,今则知之;昔之认为须有皇帝以统治天下,今则认为人民也可以管理国家;昔不知开会为何事,今则不但知之,且可选举委员,当主席。”该“匪区”应该是指
A.农村革命根据地 | B.沦陷区 |
C.陕甘宁边区 | D.解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