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l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1)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2)分析材料二, 指出1952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1978~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① |
集体企业 |
城乡个体企业 |
外资或中外合资 |
1978 |
77.6 |
22.4 |
|
|
1997 |
25.5 |
39.1 |
17.9 |
18.5 |
(3)材料三中的“①”应该是什么类型企业?与1956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党的十八后,习近平主席发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声音,振聋发聩、使人警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门下)、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
——《新唐书·百官志一》
材料二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十七条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经常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
第十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时期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该制度对中央权力的运行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为了让“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约法》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目的何在?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如何设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现代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制约权力的机制内核是什么?(7 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
(2)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材料四的主张有什么重大影响?
(3)依据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说说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上呈现的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
材料二 1862年在北京成立的同文馆,1862、1863年在上海、广州成立的广方言馆。特别是1868年上海江南制造总局所设立的翻译馆,它们都是官办的编译西方科技书籍的机构。这些机构大都由外国人主持,一共有460多种西方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中国不断派出留学生到西方国家学习科学技术。……1896年后,一些学者相继成立了“务农会”、“地学公会”、“舆算学会”、“地图学会”、“测量学会”等。……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还没有开始。
——许庆朴、张福记《近现代中国社会》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前期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
(3)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问题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同一时代的中国和希腊都思想家们流传下了的著名观点或名言
国别 |
人物 |
观点或名言 |
希腊 |
泰勒斯 |
万物皆源于水 |
赫拉克利特 |
万物的本原是火 |
|
普罗泰格拉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
苏格拉底 |
认识你自己 |
|
中国 |
孔子 |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
孟子 |
人之初,性本善 |
|
荀子 |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材料二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思想家的研究内容有何异同。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4-18世纪中西思想的不同之处。(高度概括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早期启蒙思想为什么与西方的启蒙思想不同?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最终是否被统治者采纳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家思想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