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发言时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次国际会议是
A.1954年日内瓦会议 | B.1955年万隆会议 |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
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进步思想 |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
C.都具有民主色彩 | D.都有利于封建统治 |
李贽曾说自己“为县令博士,即与县令、提学触,为太学博士,即与祭酒、司业触”。这主要反映的是李贽
A.博学多才引起了各级官僚的妒忌 | B.对正统思想的挑战导致了统治阶级不满 |
C.从县令博士做到太学博士,仕途辉煌 | D.与各级官吏接触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歧主要在于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 B.“天理”所在 |
C.“灭私欲” | D.对佛、道思想的认识 |
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材料中,朱熹所说的是
A.心即理也 | B.一概反对人的欲望 |
C.反对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 D.理是万物本原 |
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
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 |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