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 难到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腿上带着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 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为什么把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理性的阳光”指什么?(4分)
(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如何评价?(2分)
(3)归纳材料三所体现的思想,并指出这一思想的历史影响。(4分)
(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4分)
(5)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启蒙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材料四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2)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四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据此归纳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条件下,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4)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了什么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只是一定时期的?
( 2008年是日本明治维新14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2009年8月31日,民主党获得日本众院选举胜利。成为2010年各地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命题的命题热点)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用活人做靶子,练习刺刀
![]() |
材料二 据报载,日本“新的历史教科书编撰会”(下称“编撰会”)编写的2002年度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在记述“日中战争”的部分,编撰者故意不提南京大屠杀事件,而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部分却这样写道:“东京审判法庭认定日本军队1937年在攻陷南京的战争斗中杀害了20万以上的中国民众。可是据当时的资料,那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而且在日本军队攻陷南京城1个月后增加到了25万。此外,这一事件还有很多疑问,至今仍存在争论。因为在战争当中即便是不管什么人都杀,也不属于大屠杀。”
──新华社东京3月1日电讯稿
材料三 2001年至2006年,日本首相小泉曾六次参拜的东京靖国神社。靖国神社里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二战甲级战犯和约2000名乙、丙级战犯的牌位。
──中新网
材料四
材料五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六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七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请回答:
(1)假如你要结合材料一、二、三和所了解的知识,写一篇对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纪念性文章,文章应包含哪些方面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五的观点。
(3)依据材料四、五、六,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七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理论指导、史料研习、社会调查和问题讨论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
(1)理论指导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4分)
(2)史料研习
“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分)
(3)问题讨论
攻打冬宫井冈山会师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4分)
(4)社会调查
调查历史见证人,了解人们对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感受。请参照示例回答:(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分三权,就是专制。”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统治阶级总是“先使议会权力臻于完备,为的是能够推翻这个权力。现在,当它已达到这一步时,它就会使行政权力臻于完备,使它(注:指议会的立法权)表现为最纯粹的形式,使它(注:指议会的立法权)孤立,使它(注:指议会的立法权)成为和自己对立的唯一对象,以便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这个权力。”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
【材料三】 1933年1月30日,德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2月1日,希特勒宣布解散国会,并决定在3月5日进行大选。大选的结果是共产党仍拥有81个议席。希特勒对此十分不满,在3月23日强行通过了《授权法》,规定授予希特勒政府为期四年的独裁权力,在此期间政府无需国会和参议院的同意就有权颁布法律。此后,德国国会名存实亡,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在德国不复存在。
请回答:
(1)孟德斯鸠所说的“三权”是指哪三权?他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具体包括哪些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马克思的论述,在三权分立不完备的国家中,哪一项权力极有可能凌驾在哪一项权力之上?(2分)
(3)马克思的这篇著作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而写的?请简述这一历史事件是怎样印证马克思的观点的。(5分)
(4)材料三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是否证实了马克思的观点?请简单论述。(3分)
要想了解18世纪的英国政治状况,可以从当时英国国会议员艾格蒙特勋爵的日记中去寻找。阅读下列材料:
1730年3月25日,星期三。——今天我听说议员讨论汤玛斯·爱斯顿爵士的当选问题直到夜晚十一点钟,当布列列顿的朋友们看到情势发展于他不利时,便提议把辩论退迟,但汤玛斯爵士的朋友们则让辩论继续进行下去,一二零票对九九票。事情过后,对方一哄而散,但是汤玛斯爵士正式当选这一主要问题却在无人反对之下通过。罗伯特·渥波尔爵士一直等到表决完毕才走,其目的是想影响议院来帮助布列列顿,但他发现在某些场合,他无法达到目的;正是由于他的卑劣(一位首相在援助和热心支持声名狼藉的人,尽管他们的理由是如此不合理,而仍然替他们辩护时所表现的那种卑鄙,竟去反对体面的、出生富贵的、与富有的人们,并反对存在于人身上的这种品质),让他招致了这么多的反感;以前,当首相过问任何事情时,他都是郑重其事,而且好像总是要顾到王座的光荣与利益似的,但是现在渥波尔爵士,正如古代的供人避难的祭坛一样,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由于他的首相地位,继之也必得到朝廷的赞许;同时,外间虽然知道这些家伙毫无价值(如果不必说成更坏的话),都在忿怒地看着他们所受到的重视和宠信超过那些有品格的与富有的人们,并且伪饰地赢得王座的好感,这事使占全国大多数的缺少经验的人们对王座本身产生了不好的观感;而实际上王座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但是这位首相,照我们看来,对任何人都没有表现过对这些专事阿谀奉承的小人那样大的关怀,为了他们,他甚至拿他的人格和他的高尚的地位,在反对王国中的老资格的上等人士中;与在那些有着是与非的分界的事件中,在他的国人面前——就是在国会中……来作押注。
——《英国史文献》,第10卷,伦敦,1957年,第127-128页。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18世纪英国已确立起什么政治制度?状况怎样?
(2)艾格蒙特勋爵在他的日记中,怎样指责当时首相渥波尔的?他们之间斗争的实质是什么?
(3)在两派议员的斗争中,英王持何种态度?导致英王采取这一态度的法律基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