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谏官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春秋初年齐桓公设大谏,为谏官设置之始。晋国的中大夫、赵国的左右司过、楚国的左徒,都属于谏官性质。谏官不仅弹勃不法,同时也对守法官吏施以保护,使官吏免遭不当罪的处罚。 维护官吏的相应权益,也是维护国家法纪的严肃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唐代之前的谏官隶属于宰相,多讽谏皇帝。北宋时期谏官的任免权收到皇帝手里,并赋予谏官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的权力。谏官由监督皇帝,变成了皇帝约束大臣的工具。
一整理自《中国古代监察史》
材料二清代前期,所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可以根据“风闻”有密折奏事权力,这样皇帝对台谏官员在政治信息上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了。雍正帝时期京师廷臣的折奏数量大大降低,占折奏数量最大的是地方督抚,达到70%以上。这说明皇帝依靠奏折所获取政治信息的重点地方各省,而在以往能够把地方情形上报中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中央和地方的台谏官员。维新变法时期,光绪帝发布诏令,广开言路,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评论时政。戊戌变法失败后有关此规定的诏令被废除。          
一整理自《清代的监察制度》和《维新变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谏官制度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代前期监察体系的特点。(2分)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监察发展趋势及维新变法时期的新举措。(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1914~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势力范围进行了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战火燃遍欧洲大陆,延及非洲和亚洲,大西洋的北海海域、地中海和太平洋的南部海域都曾发生激烈的海战,先后卷入这场战争的有 33个国家,人口在15亿以上。
材料二 一战造成损失一览表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经济损失
1000万人
2000万人
3400多亿美元


?
材料三 “而最糟糕的是……我们普遍都有的乐观主义欺骗了我们,因为每个国家都相信别的国家将在最后一分钟被吓退。……战争的影子蔓延过我们那全部的时代,不会再从我们这里消失,战争的影子笼罩着我们日日夜夜的每一个念头。”……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出这场战争的特点是什么?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对欧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综合上述史实,你得到什么认识?

(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太祖留下祖训:“与士大夫治天下”,“不杀士大夫及言事者”。古代唯宋朝有此家法。宋真宗亲自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流颁布,李流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回话:“就说李流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在北宋,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是中央最主要的监察机构;官员并称“言官”。
台谏官直接参与决策、批评政事,既牵制宰相、又约束皇帝。但台谏官的选择和去留由皇帝亲自决定。……两宋共有134位宰相,其中有123人出身科举,涌现学者型官员。
——摘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政治恩赐制是中世纪及近代英国任用官员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府官员不是通过考试,而是君主以恩赐方式将宫廷及政府官职授予其信任的贵族。……到了18世纪末,由于“恩踢制”的影响,文官系统相当紊乱……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和杜维廉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文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摘编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文官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改革的原因。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文官制度的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差别,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可决弹劾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须副署之。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中华民族临时约法》
本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权,应操之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公议院……(众议院议员人数及直接税额应按合众国所辖各州人口之多寡分配于各州,此项人口数目包括所有公民及五分之三非公民,并包括服役数年之人,但未被课税之印第安人不算。)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1787)》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制度、天性、观念和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为也许你不喜欢但却不能轻视的超级大国。这样一个精巧的设计,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蛮荒大陆上的“乡巴佬”创造出来,实在是令人惊叹不已。
——易中天《我们的反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部宪法文件不同特点和实践结果的差异,并说明实践结果差异的原因。

妥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用让步的方法避免冲突或争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唯一摆脱困境(人们彼此妨害)的方式则是互相妥协。通过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制定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
——古希腊思想家伊壁鸠鲁
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斗争中强势的一方从来不懂得妥协退让,即便是对内部的改良力量也压制打压,直到那些疥癣之疾发展成为心腹之患,逼得在朝与在野的双方兵戎相见。以至于有人说我们的历史上只有成功的改朝换代,却鲜有成功的改良鼎新,国人可以向暴力屈服,却拙于制度创新。
—— 卢伟《懂得妥协很重要》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是如何实践伊壁鸠鲁的主张的。近代欧美国家政治生活中继承妥协传统,请以17世纪晚期的英国和18世纪晚期的美国史实为例加以说明。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史实说明。
(3)根据上述材料,你能得出哪些启示?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民国建立之后,中国货币制度混乱,货币种类繁多,铜币贬值,地方钞券滥发无度。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世界市场白银价格猛涨,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内通货紧缩,货物滞销。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实施“废两改元”,统一币制,确立银本位,但辅币、纸币仍未统一。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币制改革: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并规定其他发行银行原有流通市面的钞票,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凡手中持有的银币或生银应到指定银行兑换;确立法币外汇本位制,改革后的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到1936年底,法币的国币地位得以确立。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