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迁都洛阳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
B.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
C.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 |
D.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两极化 |
194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体制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
B.苏联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
C.“斯大林体制”是最先进的经济体制 |
D.找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 |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对巩固工农联盟起到主要作用的措施是
A.废除食物配给,实行商品买卖 |
B.由全面没收私人资本转向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
C.允许恢复部分小型的私有企业 |
D.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下列各项对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联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 |
B.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是小农经济占优势 |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体现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
D.恢复了自由贸易与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也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列宁谈到新经济政策时,曾说过:“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这说明列宁认为
A.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倒退 |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适合当时生产力水平的 |
C.俄国要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必须先部分恢复资本主义 |
D.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