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学院的设立到中国文化年的举办,从《媳妇的美好时代》走红非洲到《印象马六甲》大型实景演出首次走出国门,中华文化走出去渐入佳境。假如让你写一篇有关此类活动的新闻报道,你认为比较合适的标题是( )
| A.文化传播:推动世界文化逐步趋向统一 | B.文化发展: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 C.文化传承:文化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 D.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 |
江苏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低保标准增长机制,率先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率先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 A.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
| B.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现的物质保障 |
| C.实现社会公平要把社会保障支出放在财政支出的首位 |
| D.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
2010年春运期间,为了打击“黄牛”倒卖火车票,广州、武汉等地火车票实行实名制,
这样做的经济依据
| A.政府具有市场监管的职能 | B.体现了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
| C.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 D.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
2010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9月4
日在合肥揭晓。中国企业500强,前36位都是大型国有企业。总体来看,中国民营企业在500强中所占比例仅仅在三分之一左右。但如果看效益,民营企业无论在利润率,还是人均利润水平方面,都高于国企。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公有制主体地位逐渐削弱 | B.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
| C.民营经济实力超越国有企业 | D.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
清代诗人张璨,中年家道中落,写有一首《无题》:“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是
| A.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 B.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 |
| 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 D.享受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
中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除实业投资外,还包括金融产品,涵盖了储蓄存款、债券、保险、股票等。对这几种投资方式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存款储蓄也存在贬值等风险 | B.股票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
| C.保险的基本功能是消除风险和分摊损失 | D.债券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