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 )
A.野生型(雌)×突变型(雄) |
B.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
C.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 |
如图为突触的结构示意图,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1个突触 |
B.如果刺激A,C会兴奋,则兴奋处外表面呈负电位 |
C.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脂质 |
D.若ab=bd,电刺激c点,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将偏转两次 |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
B.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
C.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
D.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
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
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 |
B.②属于血浆,若③属于组织液,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 |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生物膜 |
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饥饿状态下,人体胰岛B细胞的分泌活动增强 |
B.接触花粉时导致的过敏反应可引起组织液的减少 |
C.内环境的稳态在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会遭到破坏 |
D.佝偻病与内环境的稳态失调没有直接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