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每题3分)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上以亲故,常宽赦。三年,入朝,甚横。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淮南王至长安,尽诛所与谋者。于是乃遣淮南王,载辎车,令县以次传。是时袁盎谏上曰:“上素骄淮南王,弗为置严傅相,以故至此。且淮南王为人刚,今暴摧折之,臣恐卒逢雾露病死,陛下为有杀弟之名,奈何!”上曰:“吾特苦之耳,今复之。”县传淮南王者皆不敢发车封。淮南王乃谓侍者曰:“谁谓公勇者?吾安能勇!吾以骄故不闻吾过至此。人生一世间,安能邑邑如此!”乃不食死。至雍,雍令发封,以死闻。上哭甚悲,谓袁盎曰:“吾不听公言,卒亡淮南王。”盎曰:“不可奈何,愿陛下自宽。”上曰:“为之奈何?”盎曰:“独斩丞相、御史以天下乃可。”上即令丞相、御史逮考诸县传送淮南王不发封馈侍者,皆弃市。乃以列侯葬淮南王于雍,守冢三十户。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为筑外宫而之   舍弃,放弃
B.臣母不当赵事   因……而判罪
C.自为法令,于天子   比拟,比照
D.独斩丞相、御史以天下乃可   谢罪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上以亲故,常宽赦② 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①厉王母弟赵兼辟阳侯言吕后②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C.①于是乃遣淮南王,载辎车② 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① 谁谓公勇者?② 精思傅会,十年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②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文中淮南王的“骄横”主要表现在哪些事件上?请概括。
请用(/)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限划8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划曲线的部分断句。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 欲 使 嵇 公 一 见 置 怀 中 既 诣 畏 其 难 怀 不 敢 出 于 户 外 遥 掷 便 回 急 走。《世说新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支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支而积之阀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
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
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相过耳。使者趣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
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乃解衣伏质。
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爵之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 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选自西汉刘向《说苑·正谏》)
[注]①假父:继父。②窭(jù)人:贫穷的人。③咸阳宫:秦始皇的住所。公元前238年,嬴政举行冠礼,而后执掌朝政,此时嫪毐(lào ǎi)作乱。④蒺藜(jí lí):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上长着坚硬的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毐专国事,益骄奢浸:渐渐
B.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对抗
C.蒺藜其脊肉从:使用
D.抗枉令直,使败成更:变为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秦始皇残暴与茅焦敢谏的一组是()

A.取毐四支车裂之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
B.取其两弟囊扑杀之不审陛下欲闻之不
C.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
D.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嫪毐恃宠而骄,口出狂言,引得秦始皇恼怒,接着又因害怕被诛铤而走险,犯上作乱。结果战败,遭车裂之刑,且连累自己的两个弟弟被扑杀。
B.茅焦认为秦始皇的狂悖之行会损害自己的声誉,导致天下人心背离。秦始皇听后幡然悔悟,并亲自迎接母亲回到咸阳。
C.茅焦从秦国危亡的大局出发,指出秦始皇所行之弊,最后不但免于杀身之祸还得到封赏,表现了比较高明的进谏技巧。
D.秦始皇车裂嫪毐虽显残暴却迫于无奈;诛杀二十七名进谏者确属桀纣之行,但是能听从茅焦劝谏,及时改过,也算明智。

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子故来犯吾禁,趣炊镬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
②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不?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A.黄盖假意对周瑜出言不逊,被打得卧床不起。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中蔡和将这假情报传回曹营,曹操相信了。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军,立下战功。
B.赤壁之战后,曹操率人马撤退途中,先后被吕蒙追杀,被太史慈、陆逊伏击,被赵云、张飞冲杀,曹操被杀得胆战心惊。在华容道遇关公时,关羽念及旧情,放过了曹操。
C.周瑜用假途灭虢之计明取汉中,暗奔荆州,却又被诸葛亮识破,伏兵截击。兵败后周瑜第三次气病,箭疮复发。临死前写信给诸葛亮,表明了所有用心。
D.刘备去西川,孙权与张昭谎称国太病危,召孙夫人回东吴探望,孙夫人带阿斗离开。刘备派赵云拦截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E. 关羽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孙权乘机袭取荆州。关羽急向荆州,却连遭吴兵伏击,只得屯扎麦城,差人往上庸求援,但上庸守将袖手旁观。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楚国大夫的儿子要学会说齐国话,与其请一个齐国人过来教,不如把他送到齐国最繁华的街里庄岳去学。
B.孟子认为戴不胜的国君做出不善之事,是因为善士薛居州不在他身边,不能给他及时有效的指导。
C.孟子运用了设喻的方法来问戴不胜,让他明白“欲王之善”的道理。
D.国君周围多是好人,他就会和大家一起做好事。如果国君周围多是坏人,他也就很难做好人了。

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上面选段,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清传》
[唐] 柳宗元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①,咸誉清。疾病庀疡者,亦皆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②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注:①雠:售出。②蚩:愚 ③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皆乐清求药 就:向 B.冀速已:治愈
C.相于户属:接连不断 D.不亦翦翦翦翦:狭隘;浅薄

下列全能表现宋清“取利远”的一项是()
①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
②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
③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④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⑤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
⑥清之取利远,远故大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清是个很高明的医生,山区水乡的百姓都来找他治病,他开的药方都能使患者很快康复,因而深受人们的赞誉。
B.宋清对不能当即付清钱者也给好药,还烧掉估计无法偿还者的欠条,这引起人们的议论,宋清认为自己既非有道者,也不是呆傻胡来的人。
C.有不少被烧掉欠条的人,后来纷纷厚报宋清,尽管至死也不能偿还债的人更多,也并没有影响宋清发家致富。
D.作者认为宋清能从长远打算,不计较眼前之利,他的作为是那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所不及的。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②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