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准备开展以“期盼民族复兴、探求强国富民之路”为主题的德育活动。下面是他们收集的相关资料,请用学过的知识来一试身手。
材料一、1949年9月,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说:“……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复兴之路》
材料二、“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
“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l979年1月1日社论
请回答:
(1)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名称是什么?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举二例即可)
(3)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到2001年,中国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是什么?
你一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程有所感悟。请你将自己心中的感想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诗词中常将“秦皇”与“汉武”并称,秦朝与汉朝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影响深远。
(1)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地方管理体制方面,推行什么制度?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在对待王国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秦始皇为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制定了统一的“秦陶量”、“秦权”和长度计量标准,这在历史上称为什么?汉武帝为了控制全国经济,采取哪些措施?
人类文明间的交往生生不息,并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
请回答:
(1)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彼此隔绝状态。请用史实论证这一观点。
(2)戊戌变法是一次向西方学习的运动,其开始的标志事件是什么?列举该运动中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传播的措施。
(3)1945年9月2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从而挽救了人类文明,避免了历史的倒退。请举一例二战期间同盟国精诚合作打击法西斯国家的史实。
(4)促进文明交流,尊重文明多元化,是人类进步的表现。由此,我们对不同文明共存发展应持有怎样的态度?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当时我国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领先世界的建筑成就?
(2)这一时期我国科技发达,当时创造了哪些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当时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众多的成就?
战后世界格局错综复杂,并随着经济军事实力不断演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出现了美苏冷战的格局。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提出了哪些冷战政策?
(2)1967年,为了维护自身安全,抗衡美苏,法德实现和解。这一年由法、德等六国成立的组织是什么?
(3)1991年苏联发生的某一事件,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历史事件是什么?
(4)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全球化,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国际组织是什么?我国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于哪一年加入了这个国际组织?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近邻,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请回答:
(1)公元七世纪日本“仿效”中国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对日本有何影响?请写出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
(2)在明代被我国沿海军民剿灭的日本侵略势力是什么?近代日本又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3)在一战后的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矛盾冲突如何?
(4)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两个日期确立的历史依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