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 |
B.在宋代的租佃方式下,主要的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 |
C.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 |
D.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 |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指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该报告发表于(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
C.抗日战争时期 | D.解放战争时期 |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他第一次把农民置于马克思主义革命计划的中心;他把帝国主义当作他所处时代的世界政治的关键,这甚至超过了列宁。这些就是他学说中的孪生支柱。”这表明毛泽东的学说()
A.坚持了农民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
B.全面超越了列宁主义的价值准 |
C.准确把握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质 |
D.全盘吸收了马列主义的思想主张 |
从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托孔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 |
B.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 |
C.知识分子思想逐渐激进 |
D.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
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到“像今天我们常说的‘国家’‘社会’等等,原非传统观念中所有,而是海通以后新输入的观念。旧用‘国家’两字,并不代表今天这涵义,大致是指朝廷或皇室而说。自从感受国际侵略,又得新观念之输入,中国人颇觉悟国民与国家之关系及其责任。”材料表明()
A.在传统观念中已形成了民族国家的概念 |
B.维护国家利益是国民应尽的责任 |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国民的基本责任 |
D.旧用“国家”并非是指朝廷或皇室 |
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区别 | B.深受伏尔泰思想影响 |
C.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 D.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